2022年05月24日
第03版:

52年传“孝悌”

■本报记者 梁琨

本报通讯员 李倩 刘娜

今年73岁的张爱荣是汶上县苑庄镇东演马村村民,与她年龄相仿的姊妹不是含饴弄孙就是在家颐养天年,而她还不辞辛苦地照顾高龄瘫痪在床的婆婆。听到邻居群众对她的夸赞,她却幸福地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俺夫妻俩这么大岁数还有个老母亲陪伴,这是俺们的福气。”

一根绳子连着婆媳俩

“娘,今天给你炖个白菜肉吧?”“娘,我看你这两天胃口不太好,我给你熬点小米粥。”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张爱荣家出现,娘俩的相扶相持让婆媳俩处成了亲娘俩。1926年出生的婆婆苑刘氏,如今已96岁高龄。张爱荣的丈夫苑立顺少年丧父,家里兄妹4人。1970年张爱荣嫁给了比她小两岁的苑家老大苑立顺,当时才21岁的她看着还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和因伤病困扰的婆婆,心里满是心疼,张爱荣毅然决定和苑立顺帮婆婆撑起这个家。

天有不测风云,5年前,婆婆不慎滑倒,张爱荣和家里人将老人送往医院,跑了几家医院,医生都说老人年龄太大不宜手术,建议回家静养。就这样,一个多月,老人只能躺在床上,白天人多还有人可以帮把手,晚上为方便照顾老人,张爱荣就直接睡到了婆婆房间里的旧沙发上。她又怕睡着了老人有需求自己不知道,她就在自己胳膊上拴了根绳子连接到老人的床上,“万一我睡着了,有事好让老人拽绳子叫醒俺。”张爱荣说。就这样一根绳子、一个老式沙发,张爱荣卷缩着陪老人度过了最难熬的时日。“那一个多月,老人真是受大罪了,一下子瘦了近20斤。”张爱荣心疼地说。“如果不是爱荣这么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家早就撑不过去了。老人能恢复的这么好,大夫都说是个奇迹!”苑立顺感激地说。

一方小院其乐也融融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张爱荣就用行动打破了这种说法。自老人摔伤后,大小便几乎都在床上。为防止老人生褥疮,张爱荣每天都要给她定时清洗、翻身、换衣,5年来,老人没有生过一点褥疮。其他弟弟妹妹看张爱荣这么劳累,都主动提出照顾老人。张爱荣却说:“老人在我家住习惯了,进城来回折腾老人受不了,你们都安心上班忙工作就行,放心吧。”

老人年事已高,牙齿所剩无几,一顿饭吃完就得半小时以上,天冷时,为让婆婆能吃到热饭,她就将饭、菜放入热水盆内温着一口一口地喂。等喂完老人,张爱荣的饭菜早就凉透了。怕老人长时间躺着造成肌肉萎缩,张爱荣就每天固定时间把老人抱到轮椅上坐会,天好时就推老人出去晒晒太阳,苑立顺经常笑道:“你们娘俩这真是形影不离了。”

结婚52年来,她是丈夫的贤内助、是婆婆的孝儿媳、是弟妹的好大嫂,她从没叫过一声苦,没说过一声累,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续写着“久病床前有孝媳”的佳话。

2022-05-24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0702.html 1 52年传“孝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