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9日
第05版:

书院街道

“泗荷共富体” 增收新引擎

本报曲阜讯(通讯员 孔宁 常思源)近日,在书院街道邱寻村、汉下村、韩家铺等村的河堤滩地上,先后开始了今年的莲藕抢种,一致的节奏、同样的产业让泗河之滨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今年,沿泗河部分村统筹区位、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以莲藕种植为主业,构建了“泗荷共富体”,探索出一条“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目前,“泗荷共富体”由5个村组成,以“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为框架,是实现区域联动、抱团发展的新集群,是党建引领、产业联动、文化交融、要素互通的有机体。

党建统领,联动推进。“泗荷共富体”以各村现有的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为基础进行升级、联合打造,根据莲藕种植的时间节点召开共富体联席会。会上,共享种养经验,互通经营信息,调整发展方向。一方面,“泗荷共富体”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酝酿决策,遵循“小微权力”清单要求经营管理;另一方面,街道组织办、财政所、经管站、农技站等部门全力支持“共富体”开展政策争取、项目审批、“三资”管理等工作,联动推进产业发展。

优势择业,文化交融。沿河各村临近327国道、104国道和泗河观光路,区位优势明显,先后到兄弟镇街和县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立足本地自然条件,引进了适应性强、口感佳、市场前景好的南斯拉夫雪莲、鄂莲6号等品种。2021年,4个村整合临河滩地、村内洼地等适宜土地120余亩,投资15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藕池,年产10万余公斤,藕销往全国各地,增加集体收入20余万元。下一步,在总结经验、深挖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泗荷共富体”将设法纵深发展沿河生态和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泗荷”品牌。一是将引进泥鳅、甲鱼等莲藕共生养殖项目,开发立体农业,增加亩产效益;二是将规划池间小路,积极筹办“莲藕节”,打造“泗荷文化”,吸引游客到村观景、采摘。同时,还将引导村民因地因时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美丽经济,在“泗荷文化”的大环境中分得一杯羹。

以藕为媒,抱团发展。沿河各村村情相近、产业相同但又各具优势。目前,邱寻村莲藕种植面积最大,对莲藕种植产业及发展立体经济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宫家村基础设施完善,新建高标准冷库,为莲藕贮存增值保驾护航;南张阳村被国道、外环路、沿河路环绕,交通条件优良,将成为莲藕展销、运输的集聚地;汉下村从事农业生产人口众多,提供了莲藕种植全过程的劳动力支持;今年新加入的韩家铺村水面资源丰富,综合经济实力强,且有从事交通运输的资深行业经验。各村组团推进,经验同分享、人才同引培、技术同利用、市场同开发、风险同规避,让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泗荷共富体”更具辐射带动作用。

“泗荷共富体”的构建,正成为书院街道沿泗河村居集体增收的新引擎,为“支部强、产业兴、群众富”的目标提供了组织和经济支撑,“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愿景终将实现。

2022-06-09 书院街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2070.html 1 “泗荷共富体” 增收新引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