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7日
第04版:

微山伏羲庙神奇的三棵树

马长青

地处山东省济宁市济微公路东侧,绵延的山峦高低起伏,绿树成荫,咕咕山泉汇流成溪,孕育了山下肥沃的土地和丰美的水草……在这块背靠群山面朝大湖的开阔地上,有一处庙宇建筑群早已蜚声中外,它就是伏羲庙。

伏羲庙位于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刘庄村凤凰山下,庙内现存有唐、宋、元、明各代修庙的记事碑。2013年,伏羲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羲庙尽管占地面积不大,但建筑风格独特紧凑,由大殿、女娲殿、关帝殿及魁星阁、三圣阁、禅堂、钟楼、鼓楼组成了整个庙宇群组。伏羲庙的大殿保存较为完好,它坐北朝南,东西长17米,南北长9米,高13米,为歇山式建筑,殿顶铺绿琉璃瓦,下置12根石质内柱,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的刻字清晰可见。

整座庙宇建筑群背靠绵延不断、风景秀丽的凤凰山脉,面朝日出斗金、碧波荡漾的微山湖,依山傍水,天生丽质。鸟瞰整个庙宇建筑群,如同稳稳端坐在太师椅中,居高临下、稳重典雅的气势,每天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人来此拜谒观光旅游。

虽然人们从报纸杂志和其他媒体上,都不难看到这座庙宇古迹不同侧面的介绍,但始终没有人提到过伏羲庙里有名的那三棵树,它恰恰是最让庙宇周边居民,以及曾经见过那三棵树的人所不能忘记的。

一位从这个村子远行,曾在省城某部门工作过的八十多岁老人自豪地说:“伏羲庙里那三棵树,古老、粗壮和挺拔的独特之处,就连北京故宫、皇家园林及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中都未曾见过”。

随着岁月的流逝,伏羲庙的三棵树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也被文字记载所忽略,以至于被人遗忘了。也只有当地见过这树的老年人,每每提及都会两眼放光,有种不吐不快的兴奋和自豪。这种情感的溢于言表,是发自内心的。

据当地人介绍,在上个世纪,伏羲庙院内古木参天,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鸟雀在此安家筑巢。庙宇晨钟暮鼓,香火缭绕,羲凤泉喷涌不止,流水潺潺。一年四季,色彩景致变幻各异,与青砖、绿瓦、红墙、绿树相呼应,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令人心醉。

这里的美自然不必多说,真正令人称道,尤其让当地人永远难忘、赞不绝口的,还是庙里那三棵古树。其它的树木,因为历史久远、朝代更迭等种种原因,早已被破坏殆尽,而这三棵树,因年代久远、高大粗壮,不容易被撼动,才能存活下来。

其中的一棵,是庙台子下面靠左侧的梧桐树,它粗壮、高大而挺拔,当地上年纪的老人总会喋喋不休、如数家珍般地叙说。宋代梅尧臣诗曰:“古木少直枝,其下多曲影”,但这棵树又粗又壮,直插云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这棵树需要五六个人才可以合拢过来,当时少说也有十几米高。如此等量级的树,更让人称奇的是,树皮油亮滑润,纹理清晰规则,不空不洞。粗大的树根如游龙一般,向四周延展,而冲破束缚隆起到地面。树叶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如擎天的墨绿色巨伞,遮蔽着庙宇多半个天空。树枝南伸北展,东拓西延,气势如虹,让人一见而热血澎拜,情不自禁,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顿生心底。每到农历三月三日伏羲庙会的时候,会吸引众多赶会的人,在树下纳凉或在树根上休憩,即便靠在树干上歇脚聊天也是那么惬意。

另一棵是松树,在正殿后面配殿以西,树龄也不下几百甚至上千年。它因树干粗壮、质地坚硬而闻名,永存在当地村民记忆的深处。这棵松树外皮紧实,清晰的纹理从树根直至树顶分枝发散开来,一条挨着一条紧凑而又条分缕析,如同功底深厚的老画家用心用情勾勒的铁线描。那遒劲的树枝像巨臂似龙游,墨绿色的松针团团簇簇铺散着。抬眼望去,密实的松针叶团,好像涂过一层油,漆过一层漆似的鲜亮。

钟楼旁边的那棵松树,也毫不逊色于它,虽然胸径稍有区别,却一样的高大挺拔而茁壮,树枝树冠密不透风,风雨不过,阳光难穿。附近村民说,有一年三月三庙会,来赶会的人非常多,突然天降大雨,人们四处逃散找地避雨,唯伏羲庙里聚的人最多,都挤到这如伞似盖广厦般的大树下躲避,树下的人丝毫没被风吹雨淋,大家既兴奋又好奇,一时间这树被传为神奇的美谈。

俗话说,树老皆半空。令人称奇的是,这三棵古树不空不裂,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无论是香客,还是来庙里参观的人,都被这三棵奇特的大树所吸引。人们总是围拢着它们,不停地感慨、抚摸、端详,不舍离去,回味悠长。

有人说,这三棵古树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才如此非同寻常,此话说得并不为过。按照植物生长规律,伏羲庙所在位置地理环境优越,光照足水土好。古树林木是活着的文物,是时光的化身,是岁月的延续和历史的见证,与古建筑有着同样的文化历史研究价值。而古树一旦被毁,也是无从补救的。

当地人都知道,那棵梧桐树是在1945年支援盐城战役时,被砍伐制作枪托及手榴弹柄而使用了,应该是一棵为革命做出贡献的功勋树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已经历过兵荒马乱和战火硝烟而艰难存活下来的另两棵树,却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松树优良的材质,也早已有人垂涎三尺了,当地打造木船的匠人捷足先登,收在了囊中。

根据当地老人回忆,被砍伐的这三棵树,都有一段传奇故事,讲得神乎其神。说当时锯那棵松树的人就费了很多周折,用坏了好几条钢锯不说,每锯一点都会有红色的液体从树缝里渗出;更为奇怪的是,这边锯着,那边又不见了锯缝,弄得锯树人骑虎难下,心惊胆战,吓得几次停工不敢干了,只得置摆香案贡品磕头跪拜。就这样停停歇歇延续了十几天,才把树给锯倒。围观的人都不由自主跪地祈祷,惋惜感慨又无可奈何。现在想想,当时那棵树久锯不倒,也许是树木的密度大、硬度强、水分油脂多的缘故,并非有什么神灵的原因。

时光如流水,一去而不复返;青山依旧在,只是换容颜。进入新时代,国家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散存在各地的古树林木都得到了很好的抢救性保护,抚今追昔,令人欣慰。的确,每一棵古树都是一位时间老人、智慧老人,又都是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见证着风云流转以及时代变迁。

2022-08-07 马长青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6941.html 1 微山伏羲庙神奇的三棵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