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8日
第02版:

《政协委员建言专栏》

提升助企攀登质效 推进制造强市建设

编者按: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推进“九大战略”的首位战略、一号工程。市政协聚焦这一重大发展问题,组织6个专委会和各县市区政协开展联合调研,实地走访企业60余家,召开座谈会20余场,举行专题协商座谈会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深入协商,形成1个建议案和4个分课题报告。在7月26日召开的市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围绕“提升助企攀登质效,推进制造强市建设”进行了议政发言,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本报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加快项目建设速度 促进企业攀登进阶

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民建济宁市委副主委 刘训阔

项目建设是企业扩规提质、攀登进阶的关键所在。建议:

一、坚持目标导向,统筹谋划项目。组织指导攀登企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主攻方向,进一步谋划梳理和实施技改项目。一是围绕规模提升,谋划实施一批扩能改造项目。引导企业瞄准市场需求,从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产品档次出发,谋划实施技改项目,新增产线,提升产能,壮大规模。二是围绕科技创新,谋划实施一批高端化提升项目。对标行业先进标准,围绕破解影响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谋划实施一批“装备更新、工艺提升、流程优化、新品开发”技改项目,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围绕产业数字化,谋划实施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升级改造,加快企业上云、设备上云,谋划实施一批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标杆企业。四是围绕联大联强,谋划实施一批合作发展项目。深入对接企业上下游行业领军企业、国内500强和世界 500强企业,及时掌握企业投资意愿、投资动向,拿出优势资产,谋划实施一批合资合作的大项目、好项目。五是围绕集群集聚,谋划实施一批延链强链项目。充分发挥企业招商政策激励作用,推动落地一批“231+1”先进制造领域、成果转化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高端产业链项目。围绕19条核心产业链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领军企业,指导、助力、生成一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的技改项目。

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把技术改造作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补链强链延链的关键举措,找准短板、盯紧抓牢,打好技改攻坚战。对攀登企业实施项目和工业技改项目,常态化逐一到现场摸清实际进展情况,对已如期开工的项目,要倒排工期,靠上服务,协调推动,力争早投产、早见效;对未如期开工、竣工的项目,要建立台账,挂图作战,逐个剖析原因,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限时闭环解决处理,全力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要强化项目纳统,与目前在统项目相对照,理清在建但未入库原因,及时解决瓶颈制约,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统尽统。

三、坚持结果导向,强化跟踪服务。盯紧攀登企业实施项目和工业技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目标,坚持结果导向,持续抓好保障服务和督导调度。进一步健全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把推进攀登企业实施项目和技改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全力破解要素保障问题,在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抓好各级技改扶持政策落地,用足用好省“稳中求进”和我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打好技改设备奖补、技改项目贷、技改基金等政策组合拳,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技改,引导企业实施投资大、科技含量高、延链补链效果明显的技改项目。持续强化督导调度,定期深入到所有拟开工、拟竣工和续建项目建设现场,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每月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评价,对进展缓慢、拖后腿的项目负责人进行督导、约谈。

锚定高标 精准助企 推动助企攀登工作提质增效

市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副主任,九三学社、济宁市委秘书长 张凤菊

产业培育发展是一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系统工作。建议:

一、加强顶层研究设计,系统做好发展谋划。一是探索成立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选聘国内外行业顶级专家,采取常驻或流动来济的方式,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借助高端智囊,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二是深入开展对标活动,积极外出考察国内外制造业、尤其是“231+1”七个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充分学习产业发展成功经验,谋划我市发展思路。三是加强七大产业总体规划研究,结合对标考察情况和我市发展实际,选聘国内顶尖的产业发展规划设计单位,尽快编制出台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乃至未来十年发展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注重政策精准性,助力扩大发展空间。一是探索出台引导招商引资企业和本土企业进行二次投资的支持政策,或者允许其投资享受和新的招商引资项目同等的政策,激发企业投资活力。二是广泛开展调研,深入企业一线、项目一线,充分了解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诉求,结合实际出台个性化支持政策。三是在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全力帮助企业获得更多上级政策支持的同时,相应出台我市支持政策,通过增值税留抵退税、社保费缓缴等措施,尽最大努力支持企业发展。四是加强政策宣讲,将各类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宣传到位,让更多的企业获得实惠;将各类约束性或限制性政策解读到位,帮助企业少走弯路。

三、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有效畅通双循环。一是充分发挥各类商会、协会作用,打造高效业内交流平台,围绕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协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二是由财政出资或通过国有平台公司,统一搭建线上线下产品推介平台,利用会展、新媒体、产品新闻发布会、产业发展论坛等多种形式,定期举办丰富多采的产品推介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营销难题。三是推广“济品济用”,充分挖掘我市同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品,建立产品目录库,打造线上线下供需对接平台,提高产品本地配套率,打通产业供应链、畅通区域经济循环。

四、引导企业开阔视野,促进更高水平合作。一是充分利用各类“洽谈会”“博览会”等平台,多举行一些针对企业的招商推介、项目交流活动,鼓励企业有针对性地多参加培训、多参加活动,助力其开阔视野,帮助其包装项目、加大项目宣传推介力度;对积极主动参加活动并取得较好成果的企业应给予相应奖励。二是鼓励企业和外来投资者进行资产重组,建立高层次的合作平台,引导优势企业攀大附强,通过与跨国公司、国内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实现资源上的优势互补和技术上的借鉴融合,促进企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五、强化要素支持保障,积极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加强项目综合评价,坚持分类施策,突出保障重点,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要素集成效应,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加强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强化运用“银政企”金融对接机制,引导银行贷款、社会资本和各类基金增加对先进制造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对地方金融机构支持七大产业发展情况,应纳入其考核。三是进一步细化、用好亩产效益评价、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等工具,按照评价分类结果,制定和落实差别化项目申报、用地、用电、用水等各资源要素政策,以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激发企业竞相发展的“生命力”。

2022-08-08 《政协委员建言专栏》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6955.html 1 提升助企攀登质效 推进制造强市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