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0日
第02版:

《政协委员建言专栏》

提升助企攀登质效 推进制造强市建设

编者按: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推进“九大战略”的首位战略、一号工程。市政协聚焦这一重大发展问题,组织6个专委会和各县市区政协开展联合调研,实地走访企业60余家,召开座谈会20余场,举行专题协商座谈会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深入协商,形成1个建议案和4个分课题报告。在7月26日召开的市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围绕“提升助企攀登质效,推进制造强市建设”进行了议政发言,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本报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以智能制造助力企业攀登增效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艺师 霍厚志

智能制造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市制造企业亟需通过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产品创新、生产创新、模式创新、集成创新的整体突破。建议:

一、政府主导,加强信息共享,增强企业智能制造的内生动力。构建全方位的信息获取体系,正确解读智能制造政策导向及发展智能制造重大意义,根据我市产业布局情况,网络全球资源,建立智能制造典型应用案例资源库,分行业推送有借鉴价值的应用案例,让更多的企业决策者对智能制造有直观全面准确的认识,加深对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理解,激发企业活力,加快转型升级。同时采用学习培训、交流研讨、考察参观等方式,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培训、提升,指导企业充分了解本行业的发展趋势、产品特点和定位、企业自身特点等,帮助企业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制定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二、搭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精准对接服务。由政府部门引导,协会参与、行业专家引领,汇聚知名智能制造服务机构、高校学者,对我市不同行业和领域、处于智能制造不同阶段的企业进行摸排,摸清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需求,并组织开展精准对接服务,指导企业构建具有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准的组织体系,为智能制造建设打好管理基础。积极提供技术咨询,指导企业做好产品的系列化、模块化、参数化设计和工艺的标准化设计工作,减少由于产品的迭代升级导致的设备改造费用。逐步化解行业内不同层次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规避智能制造项目实施风险,从而节约成本与资源,提高品质与效能。

三、构建多元金融支持体系,减轻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资金压力。在现有助企攀登金融政策扶持基础上,开展银行贷款贴息与风险补偿,对智能化转型发展(如工业机器人、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及其配套装置、数字化系统、工控软件等)给予一定限度的贴息政策。积极开展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导各类投资基金等向制造业智能化领域倾斜,引导国有资本、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发展。适时设立“济宁市智能化改造专项资金”,分门别类给予智能化改造升级企业不同额度的专项补贴。

四、多措并举加大创新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工作。建立向智能制造倾斜的高、中、低端人才引进政策,创新人才的引进方式,加大人才引进的投入,保障人才引进政策落地。制定现有人才的再培养政策,鼓励企业对现有的人才实施自我培养和委托培养;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建立外联的人才交流、培养的共享平台和人才服务平台,为我市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再培养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政企联合制定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给予掌握核心技术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才股权激励,建立各类人才的上升通道,稳定各层级人才队伍,为我市智能制造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为驱动企业攀登进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激活内生动力 广聚优势资源 打造高端制造企业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教研室主任 刘继修

培育一流的核心领导层和管理、科研团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助企攀登工作的当务之急。建议:

一、搭建企业家培养平台,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家。企业家的成长有一定客观规律可遵循的,需要创造条件搭建企业家培育平台,及早发现、扶持、培育,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一是制定企业家遴选标准,组建企业家培育人才库。二是定期举办运河之都企业家论坛等活动,邀请国内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来论坛做演讲交流,搭建合作发展平台,通过专题研讨,使入库企业家开拓视野,寻找机遇创新发展。三是注重企业家精神培育和传承,引导和强化契约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势政策、守法诚信教育培训,加大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力度,树立一批优秀企业家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创新发展的典型。

二、帮扶企业建立先进管理体系,打造一流企业管理团队。先进管理体系也是一种生产力,也可以出效益、出质量。一是建立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如要永葆生命力,必须拥有完备的人力培训体系,包括新员工培训、岗前培训、上岗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管理培训。还要拥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体系,建立以价值链循环为主题的绩效考核系统,引入末位淘汰制。要建立风险与利益共担的股权激励制度,让企业员工都持有股份,打造一个企业全员利益共同体,形成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二是引进精益生产的管理方式。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智能产线的引入及新技术的不断迭代,企业管理方式需要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科学管理模式转变,要引导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生产流程再造,引入MES、ERP等现代管理工具,实现生产全局的优化,形成一整套的缩短制造周期、实现制造标准化和保障质量的生产制造模式。

三、广聚各方智力资源,培养一支保障企业创新发展的研发团队。高端制造需要高端人才,我市很多企业在转型升级发展中对高层次研发人才都有渴求。但引入高层次人才难、引入后留住又难,是我市招才引智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济宁缺乏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优质人力资源本土化供应方面优势不大,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招才引智方面策略应有所不同。对于中小企业,应依靠现有科技力量组建科研团队,对现有产品研发及加工工艺形成一定的技术积累,自己不能研发的项目可以向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单位购买技术服务,通过项目带动自身科研力量壮大。对于有一定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应逐步增加科研投入,采取多种方式提升研发水平,既可以以合约的形式引入高层次人才,也可以与高层次团队合作研发,还可以通过技术市场购买专利或技术许可,与强手合作锻炼自己的研发团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2022-08-10 《政协委员建言专栏》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7235.html 1 提升助企攀登质效 推进制造强市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