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邢海春)近日,由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创新打造的“济宁e 交付”船舶污染物联单监管信息平台通过了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取得了国内最高级别的知识产权保护,济宁市成为山东省内河率先实现船舶污染物电子联单流转的地市。据了解,这也是中心近年来第一个完成著作权登记的软件系统。
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立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转移处置联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先行先试、主动作为,在全省率先建设了船舶污染物联单监管“济宁e交付”信息平台。船员通过注册微信小程序,扫码即可自助交付船舶污染物,并同步生成电子接收证明,由以前的人工称重、开单升级到现在的智能交付、“电子联单”闭环流转,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的全流程电子链条式智能监管。
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依托“济宁e交付”信息平台打造了一套船舶污染物接转处监管“146”模式,即一个平台(“济宁e交付”平台),四个内容(接收、转运、处置、监管),六个面向(港口、船闸、流动接收船、转运企业、处置企业、监管单位),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精准监管服务的完美融合。该平台除具备污染物扫码交付、动态监管等基础功能外,今年又陆续研发上线了船舶电子报港、接收量同环比分析、转运合同管理、接收设施电子档案等10余项新功能,受到了最高检、中央和省环保督察组的高度评价,先后被人民网、大众网、中国水运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截至目前,“济宁e交付”信息平台注册用户数11768个,送交船舶11.2万余艘次,实现了船员注册率、使用率双100%目标。2021年平台运行以来,共接收生活垃圾154吨、含油污水206.7吨、生活污水2228.3吨,大大提高了船舶污染物监管的数字化、科技化水平,为全省港航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