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9日
第04版:

停留是沟通 转身是病房

——记山东省戴庄医院精神一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崔健的日常

本报记者 山进 通讯员 侯峰 石文珂

8月15日,晴转多云,天气虽然是夏末秋初,但是夏末的燠热,更胜于初秋的凉意。室外依然是热浪滚滚,酷热难耐。

早上8点,记者和山东省戴庄医院精准医学实验室主任、精神一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崔健在医院如约而至。因为十几年养成的工作习惯,每次科室里到的最早的都是他。所以我见到他时,他显得格外从容淡定。几句寒暄之后,记者便换上隔离衣跟着他进行交接班和查房工作。这也是精神科医生一天忙碌的开始。

忙,是每个精神科医生的主旋律。崔健的工作每天也是被繁忙充斥着。查房带教、研讨病例、临床治疗、科研教学、心理疏导等无不被忙所占有。

精神科医生,没有外科医生手起刀落、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没有其他内科医生对症下药后的妙手回春。而是需要不断地和患者沟通交流,观察变化,循环往复地调整治疗方案。所以“慢工出细活”这句话在精神科医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病房走廊,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医护人员工作井然有序、忙而不乱;住院患者安定闲适、没有吵闹。完全不是人们印象中的精神病房,倒像走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疗养院。

崔健病房收治的患者主要是抑郁、焦虑、失眠和躯体化障碍患者。这些患者的情绪和思想变化千差万别。所以对于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方面的医生来说,他们交接班和查房工作相对综合性医院的医生更为繁琐。因为他们判定患者的病情大部分是依据看、问、交流等诊疗方法,而不像综合性医院的医生诊断有一定的数据支撑和影像佐证。这种工作特殊性,就需要医生有更多耐心、细心和爱心。

每到一个房间,崔健都会面带微笑和患者聊病情、聊变化,甚至聊家常,亲切自然而随和。“崔主任,我昨天睡眠很好,药可以停用吗?”“我情绪还有点低落,不想和人交流,你看还用辅助其他治疗不?”“我感觉好多啦,什么时候出院?”“我想和你私下聊聊?”患者见到崔主任也是热情回应着。有些患者还说:“崔主任不但医疗技术高、人品好,而且还有耐心,从来不厌烦。”这时的崔健脸上洋溢着作为精神科医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11:30,交接班和查房工作结束,期间,崔健始终保持微笑不厌其烦地和患者交流和沟通,恐怕错过每一个细节。因为患者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每个细节的变化,都可能决定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相对应的治疗方案。这些需要医生高度的沟通技巧和敏锐的观察力和适时的应变力。

“你对患者的温度,就是最好的治疗仪。”崔健经常挂在口头上。他的病区有66名患者。这套程序走下来,记者感到口干舌燥、腰酸背疼、两腿发麻。崔健不但不显疲惫,而是健谈如初,面不改色。

正当他回到办公室,记者准备采访时。一位患者推门而入,找他询问治疗情况,他来不及喝上一口水,就耐心地和患者聊起来,患者一番点头后,满意地笑着走了。

刚送走患者,又一位患者进来:“崔主任,我今天就出院了,谢谢你的关心和照顾。我感觉在你这里治疗效果非常好,谢谢你。今天我就出院回家,明天就去上班了!”崔健看到他康复的样子很是欣慰,不停地叮嘱他出院的服药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和他说:“保持联系,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电话咨询。”

崔健告诉记者:“这名患者很特殊,他本身就是一名医生,从事医疗三十多年了,因为他在治疗患者时,一次偶然工作失误,让一向工作认真的他,不停地自责内疚,导致心理焦虑,长时间失眠,遂产生抑郁。”来到医院后,崔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表征,为其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目前患者康复效果很好,能够正常回归生活和工作。

崔健说:“让更多的患者回归社会和生活,是我们精神科医生追求的最大目标。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医生,也许患者的口碑和赠送的锦旗就是对他最好的认可和评价。

近年来,崔健在临床治疗中深有体会:治疗不仅是患者心理治愈的过程,也是作为一名精神科临床医生自我成长的过程。有时,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程度越来越轻,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少。绝不是仅靠药物治疗所能体现出来的作用,还有需要辅助心理疏导。正所谓唯有心静,方能从容。

因为不停地有患者前来咨询,所以,记者不得不见缝插针地继续采访。崔健说:“患者咨询都是常态,有时查完房回到办公室一屁股坐下,到中午时间仍有前来咨询的患者,络绎不绝。”记者看到的情景确实如此。

崔健说,2001年,他在济宁医学院上大学时,选的临床医学专业,可军训后,老师说从他们这届学生选两个班,进精神卫生专业。刚入大学的他对专业的未来去向,没有更多的认知,所以选和不选都不重要,但是在老师的动员下,他心里有所触动。因为老师在动员会上说了这样一句话:当一名临床医生,拯救的是病患的躯体疾病;而当一名精神科医生拯救的却是病患的思想和灵魂。他告诉记者,就是这句话,让他的道路重新做了选择。既然选择了新的道路,就要一往无前,风雨兼程。后来,陆续读研、读博。每一次的进阶和认知,让他更加坚定现在的道路:拯救患者思想和灵魂之路。这就是他的理想之路。

现在的他,在医坛耕耘二十余载,孜孜不倦、奋发图强,不改初衷。二十年里,变换的是角色,不变的是责任。

每天早出晚归是常态,手机24小时开机是使命。他说:“我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没有时间照看两个孩子,只能请母亲从老家赶来帮忙看护。”

崔健作为病区主任,不仅从事临床治疗,病房管理,还担负着科研工作。每天从事完临床治疗后,就一头扎进实验室,查资料、做实验、搞科研。

崔健的时间表很清晰:每天6点多起床,夜已深沉回家。用披星戴月形容也不为过。他有时回到家,还有一些患者电话咨询。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会躲在阳台和卫生间接听,尽量不打扰家人,耐心地向患者解答,有时一个电话长达1小时。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抱怨过。每次挂掉电话,走进卧室,看着熟睡中的孩子和家人,心里也是感到无比内疚和自责。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他的理想和道路,让他不停地拼搏进取,乐此不疲。

崔健只是山东省戴庄医院精神科医生的一个缩影,像他一样还有很多精神科医生,为了敬佑生命而甘于奉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奉献和守护。

医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虽然既普通又平凡,但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

2022-08-19 ——记山东省戴庄医院精神一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崔健的日常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8274.html 1 停留是沟通 转身是病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