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贾茹 崔俊华)近年来,快递物流、外卖送餐、电商运营、网约车等新业态经济迅猛发展,新就业群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河街道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大格局,探索社会基层治理新路径。
搭建平台 关心关爱
增强新就业群体城市归属感
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帆驿站”“城市驿站”等红色阵地打造“快递小哥·悦享家园”,联合辖区爱心商户、爱心单位建立“新就业群体悦享联盟”,为勤劳的城市“小蜜蜂”们提供歇脚休息、充电打气、无线上网、避暑纳凉、饮水热饭、读书看报等服务,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在服务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街道用心用情帮助新就业群体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街道红色放映厅、社区图书阅览室均免费向新就业群体开放,号召辖区新就业群体迅速融入社区“大家庭”,随时到社区开辟的“歇脚地”享受贴心服务。
构建体系 科学布局
增加新就业群体自身认同感
为进一步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积极构建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365”工作模式,推动党建工作延伸到服务行业的最末端,街道动员辖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寻找党员,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开展新就业群体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三亮”活动;结合基层实际,明确新就业群体“六项”职责,争当“文明倡导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隐患预警员”“疫情防控安全员”“生态环保维护员”“扶弱帮困服务员”;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共建、阵地共享、关爱互助、公益帮扶、信用建设“五大”体系,构建了辖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双促进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参与活动 反哺社会
提升新就业群体社会责任感
“新群体”服务“大民生”,筑牢支点、打通堵点、创造亮点,引导新业态从业人员遵纪守法、规范行为,发挥最大服务效能,在服务过程中遵守交通规则做表率,争当文明城市“排头兵”;利用“快递小哥”“外卖小哥”走街串巷、进楼入户的职业优势,由社区赋能成为“小巷管家”和社区“志愿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创城创卫、生态环保、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在工作途中,发挥“移动探头”作用,发现楼道杂物、小广告、安全隐患等问题,启动“随手拍”机制,及时反馈给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疫情防控期间,新就业群体化身“逆行先锋”充当疫情防控“流动宣传员”,走街串巷向小区居民群众宣传防疫政策和知识,参与采样人员信息登记、现场秩序维护引导等志愿服务工作,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凝聚了合力、提供了保障,赢得了辖区居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与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