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粲
8月25日,初秋时节,细雨绵绵,已褪去暑热的济宁以清凉迎来了山东社科论坛20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理论探索与山东实践研讨会的隆重开幕。
“在全国全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相聚儒家文化圣地曲阜,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理论探索与山东实践研讨会,主题重大、很有意义。”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致福在开幕式上指出了此次研讨会召开的背景和意义。
山东社科论坛是省社科联创办的高层次思想交流平台和学术活动品牌,创办十几年来,在繁荣学术研究、服务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论坛继续坚持高举旗帜、创新理论、服务实践、推动发展理念,确定了3场全省性大型研讨会和17场专题研讨会。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本次研讨会是今年3场大型研讨会之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的实际行动,也是山东省社科界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研讨会上,群贤毕至,名家云集,来自省内外社科理论界的16位学者大咖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理论探索与山东实践”主题,进行了主旨报告和主题发言。专家们发言角度各异,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既有对文明和文化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针的宏观把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价值内涵与内在机理的理论探讨,也有对“两创”方针与乡村振兴、文献挖掘、新文科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探究和实践探索,思想碰撞,亮点纷呈,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珍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不仅要直面当今的现实状况、基本面貌、内外实际,还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源头活水。”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杨朝明在作主旨演讲时说。“要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讲述中国故事,以经典为抓手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以‘君子之道’培育青少年君子品格,以深厚的家教文化滋润家国情怀,以师道尊严挺立中华民族信仰,助力文化‘两创’,让优秀传统文化扎实融入新时代。”
主题发言中,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延峰表示,“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很好,非常切合山东实际。儒家文化是山东最为显著、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论语》《孟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与精髓,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济宁,文化地位重要而特殊,一定要重视《论语》文献的挖掘、整理与研究以及实践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兼当代中国出版社社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正华提出,“必须坚定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深刻总结、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实现了理论创新、文化更新、文明演进的成功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泗水等闲谷艺术粮仓创始人、乡村振兴和文化艺术项目品牌建设与策划人、济宁学院客座教授赵岳枫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实质上是一场新时代文化背景下,在乡村的一次文艺复兴和文明重构。”
经过一天的集中研讨,与会的专家学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自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强烈,对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落地落实思路更加清晰。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近年来,济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文化自信,深耕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此次研讨会在济宁举办,对于济宁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打造“两创”新标杆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济宁将自觉扛起责任担当,坚定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做文化“两创”的先行者,做文明交流互鉴的践行者,加大文化“两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济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