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7日
第02版:

积分制让“村里事”变“家家事”

■本报通讯员 束婧冉

目送最后一名理发的“客人”摸着“新头”满意地离开,兖州区颜店镇大嵫阳村巾帼志愿者吴爱勤、张洪香和孙广亚从积分超市专管员马翠红手中分别领到了一张20分的积分卡。“她们可是我们村的‘积分明星’!”马翠红打趣道。

同样在积分榜上位居前列的,还有党员孙凤芹。从每天登录“学习强国”汲取知识,到积极参加村内大小会议,再到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看着积分一直往上涨,她坦言“很有面子”。

“我们建立了‘人居环境亮化积分+’模式,除了规定‘居室美、厨厕美、庭院美、身心美、村庄美’等评判标准,还将积极参加会议、得到荣誉嘉奖、‘学习强国’学习情况、收到录取通知书等纳入积分项。”大嵫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守伟介绍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在墙上公示的积分制运行流程图将积分运行事项梳理得更加一目了然。积分的获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定期入户评比获得积分,即每月25日由村“两委”干部带领12名街巷长逐户对环境卫生进行检查评比,被评为一、二、三等奖的家庭均可获得相应积分;另一种则是积极参加村内事务、热心公益事业等获得的附加积分。

“村民每完成一项,就可以找专管员领取积分卡,我们每个季度会组织开展一次集中兑换。”张守伟说。在“积分超市”的货架上,纸巾、米、面、电热水壶等物品琳琅满目,而这些物品的来源也颇有一番“来头”。“我们主要是通过‘村里拿一点、社会捐一点、村民出一点’的模式,这样形成了一个自治模式的‘闭环’。”据张守伟介绍,这里的“村民”主要是指那些常年不在村里工作和生活的村民,他们致富不忘桑梓情,以捐款的形式积极对家乡给予了帮助和支持。在张守伟看来,积分制的落地生根与这种“乡贤文化”密不可分。

“在党建引领作用下,通过将组织建设这一‘红线’贯穿社会治理始终,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各种资源和各方力量的整合统筹能力,形成了积分制与基层治理互动互促的良性循环。”颜店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王嘉说。

2022-08-27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9227.html 1 积分制让“村里事”变“家家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