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屈凡告 李田田
今年以来,邹城市凫山街道充分利用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创新打造“一网情深
‘凫’务为民”工作品牌,积极探索“党建引领、邻里相亲、互帮互助、和谐友善”的综合治理新模式,形成了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健全“党建+网格”服务机制
坚持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健全“党建+网格”服务机制。合理划分网格。以居民小区、居民小组为基本单元,以50户或200人为标准划分基本网格,在商圈市场商务楼宇、门店商超等设立专属网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街道一级网格长,12个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二级网格长,所有网格由街道统一编号赋码、不留空白。织密组织体系。成立99个网格党支部,覆盖所有网格,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片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5级党组织架构,实现“支部建到网格上”“党小组设到楼院里”“党员走进千家万户中”。
打造“六有”网格员队伍
坚持全科全能、素质过硬,打造“六有”网格员队伍。有职。所有网格员由街道党工委统一调配,每个网格至少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1至3名兼职网格员。有责。制定网格员共性、个性职责清单,推行“定岗网格”制度,常态化开展“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活动。有奖惩。出台考核办法,制定月评比标准,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补,用于网格化建设,根据网格员履职情况择优表彰。有支撑。实施“1+2+N”队伍建设,每个网格成立一支由义工、志愿者、楼道长等组成的网格团队。有出路。健全“网格员——‘两委’干部——片区党总支书记”培养链条,将表现优秀者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重点培养。有威信。依托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实施网格员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四位一体”服务模式
坚持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优化“四位一体”服务模式。聚焦“精准精细”,做优“数据化”服务。以互联网与大数据为依托,建立部门联动、涵盖网格、链接居民、上下统一的信息化网格服务机制,推动党建、政务、服务类平台精准融合。聚焦“贴心暖心”,做优“全周期”服务。网格员每日巡查网格,建立问题台账,做到困难人群、流动人口、空巢老人、特殊人群、留守老人、困境妇女儿童“六必访”,基层情况、人员情况、需求问题“三必清”;每月至少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及时化解难题;每月遍访住户、企业,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聚焦“便民利民”做优“一站式”服务。将56个“红帆驿站”打造成为网格服务工作点、党员活动集合点、群众诉求收集点、物业服务便民点。打造“500米便民服务圈”,即500米内有室内活动场所、室外健身器材、公园、超市、药店、社区网格服务场所和人员。聚焦“共商共享”,做优“零距离”服务。全面推行“民事民提、民事民商、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工作法,针对网格员发现的问题,定期开会研判,做到倾听民意、化解民忧。
构筑“‘凫’务为民”品牌矩阵
坚持上下联动、多方协同,构筑“‘凫’务为民”品牌矩阵。社区积极搭建议事平台,健全居民会议议事规程和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引导协同参与治理,让群众在小区治理中“唱”主角、“显”价值,形成“一社一品”竟相绽放的党建品牌矩阵。石家庄社区打响“四红四联·十全‘石’美”工作品牌,海悦社区创设“12365”工作体系,铁西社区完善“乐在铁西”党建品牌,凫山路社区做优“红色聚邻”工作品牌,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激活民力、凝聚民心,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