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9日
第01版:

“抵触”情绪如何变成了市民行为“共识”

——兖州区鼓楼街道莲花社区整治“飞线”案例

■本报通讯员

赵子超 陈蓓 王洪玮

“飞线”充电、私拉乱扯现象严重影响城市文明形象,造成不安全因素,成为多年的“老大难”,群众意见较大。兖州区鼓楼街道莲花社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中,顺应群众期待,维护创城大局,问题导向,动真碰硬,不等不靠,创新举措,主动解决自身问题,深入开展“飞线治理”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宣传先行,把群众“抵触”情绪变“共识”行为。莲花社区坚持宣传开道、舆论先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空中飞线”的安全隐患和相关治理政策,利用小区宣传栏、小喇叭、居民微信群等广泛宣传飞线充电的危害,引导广大居民认识到“飞线”问题给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楼栋显著位置张贴电动车消防安全提示500余份,悬挂充电安全警示牌100余个。同时,结合民意“5”来听、民情书记入户走访、疫情防控重点人员排查等工作,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和志愿者深入居民家中、沿街商铺走访排查,及时发现和制止电动车上楼入户、“飞线”充电等行为,现场征求居民的意见建议,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在全社区营造“飞电”充电不安全、私拉乱扯不文明、“蜘蛛网”影响创城的浓厚舆论氛围,市民对治理“飞线”由“抵触”到“共识”。

完善设施,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放在前面。莲花社区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为契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完善充电设施,切实满足了居民充电“刚需”,飞线治理水到渠成。莲花社区投资10余万元,为600多户居民安装了室外充电盒。每个充电盒都是从居民自家电表中独立牵线,利用线管引至楼外固定区域接入防水插座,分户标号、入盒管理。充电盒采用专门定做的防水盒体,并安装漏电保护开关与锁扣,既防电路短路,又防儿童误触,最大限度保证安全。针对占地面积大的电动四轮车或电动汽车,社区集中建设了5处智能充电车棚,设置充电桩20个,居民可以通过投币、刷卡或扫码付款充电,充电方式更方便、更安全。

扩大战果,全面清理“蜘蛛网”。莲花社区从解决“充电难”得到启示,扩大整治战果,向整治小区内输电、通信、网络、广电等各类线缆开战,全面清理小区“蜘蛛网”,改善社区环境面貌,提升文明形象。社区提前谋划,在老旧小区改造施工之前,研究设计了线缆“入地”和“上架”方案。他们积极联系电力、通信、广电等单位,通过预埋管道重新布设主线,入户支线全部捆扎放入桥架,完成新线布设后,再将旧线全部拆除,实现入户管线贴墙有序、横平竖直、合理布局,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管线无交叉架设,无废弃的架空管线、设施箱和杆架,原来杂乱的空中“蜘蛛网”不见了,居住环境整洁有序、焕然一新,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强化管理,保持小区“无线美”。莲花社区建立了充电桩、充电盒管理台账,与居民和物业公司签订了使用协议,明确充电桩由物业公司负责维护,充电盒由居民本人负责维护,确保充电设施安全、可用。同时,组织居民签订“安全充电承诺书”,督促居民自觉使用充电设施充电,对仍存在“飞线充电”行为的居民进行制止,将乱接乱拉的电线进行强制管理。坚持“谁架设、谁负责”“谁弄乱、谁整治”的原则,极协调供电、电信、广播电视等单位,加强空中缆线常态化巡查检查和管理,确保空中管线保持规范有序。

下步,兖州区将全面总结推广莲花小区经验做法,立足小区实际,持续推进“飞线治理”行动,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彻底清除“空中飞线”这一消防隐患,为居民营造和谐、安全、美丽、温馨的居住环境,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以良好的社区形象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8-29 ——兖州区鼓楼街道莲花社区整治“飞线”案例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9342.html 1 “抵触”情绪如何变成了市民行为“共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