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全市公安交警系统围绕市委、市政府创城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公安交警主力军作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建“文明典范城”活动上来。市交警支队加强统筹协调,压实责任,履职尽责,稳扎稳打,综合施策,高标准打造交通管理工作新格局,全力构建安全、畅通、文明、有序、和谐的城市交通环境。
强化“典范”意识,统一思想行动,全警投入创城工作。市交警支队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市交警支队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全面统筹推进、调度创城工作;分管负责人分别负责各自分管领域的创城任务,实行驻支队勤务大队一线工作法:驻队包保、带队管理。市交警支队创城办实行专班推进,统筹协调日常工作,具体负责支队创城工作的组织、实施,细化完善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人、落实到位。
市交警支队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身先士卒,带队执勤,形成“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高峰岗勤务坚持“2+6+8”工作模式,按照“一岗一策”,合理安排执勤点位,严查交通违法行为;市交警支队机关各单位每天安排1/2警力到城区勤务大队,按照大队部署安排开展路段管理;各勤务大队各股所队每天2/3警力上路执勤管理;主城区34个创城交通路口均执行全天勤务,在平峰时段,除辖区勤务大队负责的路口外,其他路口由县区增援警力开展平峰管理,确保每个路口见警率。
深化网格化管理,开展常态治理,严管机动车乱停乱放。按照交通网格化管理,主城区38个交通网格,每个网格中至少有2辆铁骑巡逻执勤,主城区每天不少于84辆铁骑巡逻执勤。落实“1分钟发现、3分钟到达、5分钟处置”的勤务部署。每个大队充分发挥摩托车机动灵活的优势,通过多梯次、高密度巡逻,及时发现处置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及时发现处置路段显性交通违法行为,有效打击重点交通违法,打造道路实时动态管控中坚力量。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统筹安排警力,划定责任区域,实行严格包保责任制,措施到位、责任到人,采取“现场+非现场”结合的管理方式,全天候无缝隙管控,加大违停车辆拖车力度,确保路段无违停车辆。重点净化背街小巷、“三圈两边”(校圈、医圈、商圈,车站周边、市场周边)交通秩序,加强车辆停放管理,采取“一劝导、二抓拍、三锁车、四拖车”的逐级递进查处模式,广泛应用PDA违法及时上传执法设备,在违停多发重点区域、路段错时执法,全覆盖加大拖车整治力度。
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电动自行车登记挂牌率。紧盯电动自行车挂牌率100%的硬性工作目标,采取广泛开展挂牌服务、严格查处无牌违法,迅速提高挂牌登记率。各大队在车辆管理所、交警中队、派出所、岗区宽阔地带布建电动自行车登记点及流动挂牌点,充实挂牌人员,保障牌照供应,积极主动为群众挂牌;规范带牌销售点管理,确保严格执行带牌销售;结合辖区实际,采取“查扣”、“拖移”等超常规措施,开展“扫街、净街”行动,严查电动车无牌上路、不戴安全头盔违法行为。协调辖区街道办事处、社区、派出所加强属地管理,严禁无牌电动自行车出入单位、社区及其他公共场所。
施划停车泊位,全面调整优化交通设施。为解决“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市交警支队按照“应划尽划、能划则划”的原则,全面排查主城区次干道、支路和背街小巷原有及现有路内停车泊位设置情况,按照管辖权限,积极协调属地政府(管委会)组织施划复新道路标识线、机动车停车位,重点解决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停车难问题,最大限满足停车刚性需求。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梳理排查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补齐缺口、加强维护,确保交通设施“应设尽设、硬件过硬”。清理路口“飞线”,加强监管保持规范。全面排查整改路口“飞线”问题,对前期排查的16个交通路口“飞线”迅速完成整改;对城区路口“飞线”问题保持常态关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增量。协调属地政府,修复污损隔离护栏公益广告。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实地考察指导手册》相关要求,全面排查城区主要道路公益广告设置情况,出现污损现象的辖区大队及时协调属地政府、相关单位,完成复新整改。
强化宣传引领,营造浓厚创城社会氛围。坚持创城文明交通宣传教育常态化,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及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强化安全交通、文明交通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利用交通广播警媒联系微信群强化早晚高峰路况及道路突发状况实时播报,及时提醒车主避开拥堵路段,提升车辆通行效率;对典型的违法案例进行直击曝光,有效震慑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引导市民共同关注创城文明交通。
通讯员 李绪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