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兖州讯(通讯员 孔丽丽)在兖州区大安镇和谐家园新村“众强”肉牛养殖场里,800多头“西门塔尔”肉牛正悠闲地吃着饲料,乡村振兴“合伙人”白仲强缓步其间,查看每头牛的生长情况。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处废弃的养殖场,因缺少资金和技术而长期闲置。
白仲强有着二十多年的肉牛养殖经验,在牛舍建造、良种引进、饲草料加工调制、动物防疫保健、科学饲养管理等方面,他都驾轻就熟。大安镇近几年大力推广的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为白仲强提供了机会。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以村为主体,吸纳具有项目、技术、资金的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白仲强积极报名,成为和谐家园新村的乡村振兴“合伙人”。他整理废弃养殖场,成立“众强”肉牛养殖合作社。养殖场占地112亩,总投资1.1亿元,规划建设养牛大棚9个,占地3.3万平方米,建成后存栏量1800头、繁殖母牛400头,年出栏肉牛约3000头。短短一年的时间,原来废弃的土地上整齐排布着6栋养殖大棚,存栏肉牛也增长到800多头。白仲强又配套建设了3个2万平方米的青储池、2栋2500平方米饲料库、1个无害化粪污处理沉淀池和1个储粪棚。“目前一期项目正常运营,可储备青储饲料12000吨,消化玉米秸秆8000亩左右,能带动周边农民每亩地增收200元。”白仲强介绍到。为了让群众一起享受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红利,白仲强创新性提出农户可以“按揭农业”模式加入合作社,参与项目分红。“按揭一个标准化牛栏需要30万元,首付10万元,牛栏所有权归其个人所有。一个牛栏可养殖20头牛,每头牛出栏时达780公斤,市值28860元,预计成本23580元,收益5280元,饲养成本和人工成本由合作社承担,农户的年收益可达到6万元以上,按揭贷款3年内可全部还清。”白仲强开心地说。
在一期项目北面,二期项目的3个养殖大棚主体已经竣工,正在建设配套设施。相较于一期牛棚,二期牛棚进行扩建,3个大棚占地2万多平方米,配套下水道1000米。二期牛棚预计10月份完工,投入使用后,养殖场年出栏肉牛可达2500头,预计年收益可达到1000万元,提供村民就业岗位20余个,后期计划增加就业岗位30余个。下一步,计划建设一座肉牛屠宰场,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总产值。5年内计划将本村肉牛养殖产业打造成鲁西南地区高标准、高质量、现代化肉牛养殖基地,村集体增收超过20万元,村民每年人均纯收入增长超过5000元。2021年,致富能人白仲强被推选为后官片区党支部书记。“既然被群众推选上支部书记,我就有义务有责任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白仲强朴实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