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项目落地,需要办理一系列手续,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事项为高频事项。该行政许可事项通常要经过“建设单位委托环评机构编制环评报告—生态环境部门技术审查—环评机构修改完善报告—生态环境部门对报告进行公示公告—作出批复”等5个环节才能全部完成审批,颇为繁冗复杂,耗时费力。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助推济宁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区生态环境分局提出三项改造举措。
主动服务企业,做绿色发展“引领者”。坚持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提前介入、主动深入企业生产现场,发挥专业优势,聚焦企业“痛点”,在为民服务中心环保窗口醒目位置公示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网址,鼓励企业利用山东政务服务网中介超市模块选取信用记录好、业务水平扎实、服务态度热情的环评文件编制机构,避免出现“高价低质”。
积极对上争取,做项目落地“推动者”。积极推动构建“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深入研究政策措施,科学谋划,帮助重点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一窗受理实体窗口、政务服务热线电话等多项措施,畅通沟通交流渠道。主动公开申请材料、承诺时限、办事流程、法律依据等,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落实惠企政策,做营商环境“维护者”。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的宣贯实施,深入推进环保业务流程再造,认真落实简化、豁免环保手续办理方面的优惠政策。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等法令法规的前提下,参照《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规定》,自2022年8月1日起将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示时限由 10 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减少审批时间。对不纳入名录管理的工程建设项目,当场出具无需办理环评手续的书面信函,切实解决了企业在办理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手续时无法提供环评意见这项材料的问题。
将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协同多部门开展并联审批。这些举措,极大地便利了经开区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实现助企攀登、助区腾飞。
(济宁市制造强市建设经开区指挥部)
紧盯项目 潜心服务
近日,济宁华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年产65万吨绿色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的乾钢项目中最关键的锌镁铝生产线设备安装完成,并成功完成试生产,标志着乾钢金属即将进入产品量产阶段。该项目建成后将使企业由传统普通低端钢材产品制造向高附加值产品制造转型,可带动济宁经开区整体金属制品行业转型升级,引领经开区整体金属产业可持续化发展。
项目立项伊始便备受济宁制造强市建设经开区指挥部的关注和支持,为更好服务企业,将济宁华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纳入第一批22家助企攀登企业名单。指挥部坚持一线工作法,潜心深入企业调查分析研判,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卡点、堵点问题,协助企业成功申报济宁市制造企业研发机构、济宁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争取省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10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28.63万元。此外,对于企业提出的高压线路走向问题、企业用水问题、人才需求问题,指挥部第一时间进驻企业现场办公,并成立专门小组跟踪解决棘手问题,在帮扶企业发展方面尽职尽责。
精准帮扶,特事特办。制造强市经开区指挥部本着培育好、服务好、支持好企业的精神,用“保姆式”服务支持经开区企业一步步成长壮大,切实践行了经开区“产业立区、特色强区、特色兴区”的发展理念。
(济宁市制造强市建设经开区指挥部)
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
近日,中国膜工业协会水处理膜系统运维培训会暨山东省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经开区成功举办,活动由中国膜工业协会主办,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专班、制造强市建设经开区指挥部、山东格瑞水务有限公司承办,全市100余名从事膜系统、污水、中水及零排放项目相关技术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中国膜工业协会成立于1995年,由原化学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三部委共同发起,是一家全国性行业组织,长期致力于推动膜技术及产品在包括水处理等诸多工业、民生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本次培训采取线下学习、资格考试方式进行,邀请中国膜工业协会运维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平、苏伊士(美国GE)高级产品应用专家沈殷伟、中海油天津化工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宝山等行业内知名专家教授前来授课,学员通过考试,由中国膜工业协会颁发《膜法水处理专业技能证书》。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我市水处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起专业技术交流平台,推动了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发展,为水处理企业扩大合作、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经开区将联合市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专班,继续整合资源,挖掘优势,共同打造我市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
(济宁市制造强市建设经开区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