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0日
第05版:

汶上县

文明实践“五聚”暖人心

■本报通讯员 李倩 崔妍

今年以来,汶上县聚焦群众需求,整合多方资源,将电影、图书、表演、宣讲、人气聚集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文明实践服务触手可及。

集聚观影服务 电影送到家门口

“边看电影边拉家常,说说笑笑都很高兴,眼前的场景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10月15日,汶上县南旺镇辛庄村村民张卫东乐呵呵地说道。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汶上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固定电影放映点,建立“一月一村一场电影”常态化放映机制。郭楼镇更是将电影院直接搬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让群众不花一分钱就享受到高端院线的大片体验。十月份以来放映的影片有《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小兵张嘎》等经典电影,增强了群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集聚品质阅读 让书香浸润民心

“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10月12日,在中都街道路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悦’读中都”读书分享会上,主持人林攀和社区居民们围桌而坐,正在分享老舍的《骆驼祥子》,在座的居民们也纷纷与主持人交流阅读感悟。

汶上县通过“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模式,在全县广泛开展“家在汶水上 汶水飘书香”全民阅读活动。15个镇街成立文明实践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同时,该县积极探索开展了“亲子伴读”“我爱阅读100天”“乡村读书会”等阅读推广活动,延伸开展了“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社区”创建活动,让阅读向“悦”读转变。

集聚文艺表演 打造群众精神乐园

“来,小朋友,快板这样拿就对了,试试说一段《咱们村的新面貌》……进步很快嘛!”近日,在杨店镇杨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志愿者杨建社正为村里的文艺爱好者教授快板。

汶上县以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为抓手,充分调动基层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创作小戏小剧12部,以群众身边人讲述身边事,吸引群众走进来、坐下来、听进去。组织“我们的节日”庆典活动、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推动群众文化生活品质提升。

集聚理论宣讲 思想引领入民心

“危急时刻‘让我上’、关键时候‘让我来’、非常时期‘让我去’,他们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将祖国的需要刻在心里,你也许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汶上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习语润儒乡·汶水习声宣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汶上县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化提升“乡土讲师团”“习语润儒乡·汶水习声”常态化宣讲品牌,持续推进“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为汶上加油干”等群众性主题活动。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开展“菜单式”宣讲,定期公布宣讲主题,群众“按需点单”。今年以来,全县开展各类基层宣讲4.05万余场次,受众人数突破103万人次。

集聚人气民心 乐享文明实践成果

“起手、抱拳、抬脚、收肘……”随着白建军的指导,村民有板有眼地打起了太极拳。10月13日,白石镇明德小学教师白建军像往常一样走进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为实践所的志愿者,每个周末他都会带领群众锻炼两个小时,另外,书法、象棋、舞蹈、戏曲等爱好者也都在实践所里扎了根。

汶上县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功能室进行提档升级,使之全部具备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科学普及等功能。现如今,文明实践阵地成为理论宣讲、评选表彰、休闲娱乐、扶贫帮困、节日庆典等活动的主场地。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儒学讲堂、文化大院、休闲广场在以文明实践为主题的整合统筹下,焕发出新的生机。雏鹰课堂、幸福食堂、党员故事汇、趣味运动会、广场舞比赛、书法培训课、乡村悦读会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纷纷搬进了文明实践阵地,成为群众休闲健身学习的好去处。

2022-10-20 汶上县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2385.html 1 文明实践“五聚”暖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