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赋能“制造强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改项目,凝聚合力,争创一流,工作经验被市产改联席会议推广,多次被《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山东工人报》《学习强国》等宣传报道。
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篇布局。任城区委区政府把产改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协调、部门分工合作、联席会议推进的工作机制。制定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意见》等27项政策性文件,构建产改“四梁八柱”,推动产改纵深运行。
坚持问题导向,攻坚非公难点。立足非公中小型企业是企业主力军的实际,创新实施非公企业产改“1+6+X”行动,即一企一策制定1个产改方案、因企制宜确定6项改革举措、发挥优势创建X个特色案例,打开了非公企业产改新局面。对优秀案例和创新成果大张旗鼓表彰奖励,培育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改典型。编制的《任城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制度案例经验汇编》,被作为示范文本在全市推广。
持续聚力赋能,激发创新活力。政治赋能凝聚向心力。坚持党工共建,大力推进“工业园、企业片、商业圈、产业链、行业线”党工组织共同体建设,凝聚4万多名产业工人“入会进家”,培养“推优入党”对象360多人。培训赋能提升技能素质。打造职工技能培训联盟、工友创业联合会两个职工技能提升平台,设立8个职工技能培训基地、30个工友创业实训基地,去年以来培训各类技能人才6500余人。竞赛赋能激励建功立业。先后举办电工、货车驾驶、挖掘机操作等16项“我是状元”劳动和技能竞赛,参与职工达12000余人。开展“名师带徒”活动,促成产改企业新增师徒结对550多对。维权赋能保护合法权益。实施“工会+”法律援助模式,建成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中心,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分中心、诉调对接工作室、数字化派驻仲裁庭,为广大职工撑起合法权益“保护伞”。去年以来,调处劳动争议案件和纠纷140余件,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120多万元,被省总工会评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市、区)”。民主赋能保障主人翁地位。深入开展全区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动全面建立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协商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为广大职工架起当家作主“连心桥”。关爱赋能增强获得感。深入推进职工服务中心、工人文化宫赋能增效,培育“十大惠工服务品牌”,为广大职工提供多元化、一站式服务。大力实施“工会进万家·产业工人关爱行动”,对产业工人提供困难帮扶救助、医疗互助补助、子女假期托管、心理咨询援助等全免费服务。区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补助“户外劳动者驿站”“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子女托管班”等工会服务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幸福企业创建活动,指导企业普遍建立生日关怀、生病探望等关怀制度,让产业工人深切体验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切实感受到产改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