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宋春凤 辛昊
24小时灯火通明,24小时人流不断,24小时严阵以待,这里是曲阜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人们经常把急诊医学科比喻成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而急诊的医生护士更像是披着白色战袍的战士,哪里需要哪里有我,他们坚守在疫情最前线,用行动、用坚韧、用职责使命,是战疫中的先锋力量。
2022年深秋,新一轮疫情席卷,在曲阜静态管理下,急诊人员“召必回,战必胜”,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科室医护人员全面动员,吃住在医院,并肩同行,冲在前,干在先,为人民生命筑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
“请扫一下场所码,出示核酸检测报告,等候的患者及家属都把口罩带好,大家不要着急!”“您好,请问您离开过曲阜吗”“您好,需要给您测量一下体温”“您好,请规范佩戴口罩”“您好,请保持一米间隔”,面对不同的患者,他们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 这就是急诊预检分诊。护士不断整改及优化患者就医流程,避免大量患者长时间聚集,严格把控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长时间下来,大家的嗓子都沙哑了。平凡的岗位,承担着重要且高风险的工作。她们守在防控阻击战的第一道关口,守护着在院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了做好曲阜市静态管理期间危重患者急诊救治的工作,急诊医学科医护团队建立隔离抢救室,制定抢救流程,规划转运路线,并组织科室多轮次实战演练,既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又保证患者的及时救治和生命安全。“急诊是在与时间赛跑,我们必须要保证患者的有效救治为第一原则。”王宾说。
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急诊医学科一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因抽调近一半的人员支援院外抗疫,院内人员工作连轴转。在急诊科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收治怎样的患者,又是怎样的救治场景。正所谓前一秒风平浪静,后一秒则惊涛骇浪!为争取给急危重患者实施第一时间的抢救,随时的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给每位医护人员增加了抢救难度及感染风险,急诊人时刻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摆渡!
疫情发生后,同样处于120车队司机老师们压力剧增,120出诊处于排队状态,而他们始终都是处在一直在路上的状态。出车——交接——再出车、接送患者——外出提血——给隔离点患者送药循环往复,顾不上吃一顿饭热乎饭,实在饿了就匆匆扒一口已经凉透的饭菜又出发,每天最多只睡几个小时,累了也咬着牙坚持再坚持……他们疲惫的样子每个人都心疼不以。于此同时120室调度电话铃声不绝于耳,每天100余次的急救调度电话及咨询,从温声细语到气竭声嘶,所有人的一句:“职责所在、不辱使命”!让曲医人都为之动容。
静态管理期间,医院的双职工们更是诠释了“以院为家共同舟”的无私情怀;他们都奔波在各自的战线上,急诊医生任瑰还在哺乳期,儿子还不满一岁,作为医生的她毫不犹豫地坚守在急诊岗位上,但作为妈妈,每每说到儿子,便看到强做微笑眼中闪着泪花。而护士王凤人在急诊坚守,老公外调核酸采样,独留年迈公公和孩子相依。学习与网课、生活与起居等压力留给了老人和孩子独自承受。 她,他,无数的他们在面临疫情的时候,舍小家、顾大家用责任与担当书写“家和曲医为圣城”!
“涓滴可汇海,春暖必花开!”在急诊科,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角色,急诊医学科每天接诊百余次,再苦再累,谨记四个字“保重!向前”,是逆行而上的勇气,是强烈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无悔的医者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