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
第08版:

聚力微服务 圆梦千万家

——嘉祥县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暖人心

■本报记者 扈宏毅

本报通讯员 赵芬 郝秋芳

近日,嘉祥县教育和体育局学生资助科收到一封来自吉林大学的感谢信,这名学生在信中表示,大学生资助政策使自己能在9月份顺利走进大学校门,在美丽的大学校园绽放青春。在嘉祥县,还有一些学子和该同学一样,在助学贷款的帮助下,得以在大学完成学业,实现人生梦想。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嘉祥县共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37132人次,办理金额3.004亿元。

嘉祥县教育和体育局聚焦群众需求,本着“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原则,全面落实助学资助政策,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秉承“应贷尽贷,应助尽助”理念,扎实做好“现场+线上”双轨受理服务,确保每一名困难学生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切实帮助困难大学生顺利入学、安心求学。

自2013年起,嘉祥县通过学校宣传栏、“嘉祥教育”电视频道、嘉祥教育发布等载体及时发布、解读助贷政策。自2017年起,同步增发《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将宣讲、贷前培训与家庭情况调查工作同步进行。全县所有困难帮扶户、低保家庭、高中助学金受助者及由学校认定的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直接获得预申请资格。2022年,该县共有4995名高三学生获得预申请资格,这些学生只需带齐证件、通知书等材料,和共同借款人一起到贷款办理中心,不到十分钟就可以办理好贷款。

十年前,一间不足7平方米的办公室,如今在嘉祥县一中洪山校区升级成为受理助学贷款的专用场所,并增设了政策咨询和便民服务处。2017年到2021年,嘉祥县先后购置了高拍仪、手写板,并对电脑进行升级与匹配,一台电脑终端,实现了“贷款无纸化”的电子化合同,为贷款学生免费打印、复印所需证件,高效办理助学贷款。“过去为一个人办理的时间,现在能办理好四五个人的贷款”,资助科工作人员深有体会地说,大场所、新设备让助学贷款更温馨、更暖心。

为优化流程,贷款办理实现了岗位“窗口化”,业务“精细化”,时间“扩展化”,让学生和家长即来即办,即办即走。由专人指导贷款对象逐步完成网上注册申请、生成贷款合同等业务。2019年起,还增设了合同复核和信息变更审核专岗,即时复核,降低工作差错率,也节省了学生和家长往返的时间和费用。同时,积极落实“校县结对”帮扶政策,选择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担当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各个岗位业务,自2014年起,嘉祥县共录用大学生志愿者115人次。为提供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自2021年起,嘉祥县还将注册申请、线上续贷和还款流程做成小程序码,为学生远程操作提供便利。同时,工作人员周末不休息,提前上班,延迟下班,中午分组错时用餐,全力提升贷款办理效率。

漫漫求学路,悠悠助学情。嘉祥县教育和体育局以一贯务实便民的工作作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自2013年以来,县教育和体育局学生资助科连续多年被授予“嘉祥县十佳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党员示范先锋岗”,荣获“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教育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三次在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培训会上作典型发言。

2022-11-30 ——嘉祥县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暖人心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6527.html 1 聚力微服务 圆梦千万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