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琨
参加工作30多年来,周长桥始终尽职尽责,默默付出,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曲曲敬业奉献之歌。在生活中,他孝老爱亲、夫妻和睦、关爱子女、助人为乐,成为了亲朋好友、单位同事的道德标杆。2021年,周长桥被授予“第八届济宁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年过五旬的周长桥,就职于汶上县交通运输局计财科。作为一名党员,他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学习,强化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将党纪法规、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和财务人员工作制度牢记于心。
数十年来,他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大胆负责。无论是日常报销工作,还是办理各项会计事务,周长桥始终把严谨负责放在首位。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对不真实、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敢于指出,坚决不予报销;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坚决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他所管理的财务工作多次得到财政、税务、审计等业务部门的好评。
平日里,周长桥十分注重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如果有人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帮忙,将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想方设法引导年轻人在业务上健康成长。
忙碌的工作之余,一有时间,周长桥就去照顾年迈的父母。母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2009年做了支架介入治疗后,便开始常年服药。父亲患大面积脑梗塞住院,辗转各医院,历时一年多。他从不怕辛苦,坚持为老人求医问药,做康复治疗。后来,经过近两年的治疗康复,父亲还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吃饭、睡觉、大小便都需要人照顾。老人回家后,他又请按摩师到家里给老人做康复训练,并向康复师学习康复训练的手法和技巧,坚持每天早起晚睡为老人做按摩康复训练。经过不懈努力,老人上下肢肌肉没有任何的萎缩症状。为更好地照顾老人的生活,他还聘请家政人员,每天照顾两位老人生活,陪老人聊天,让老人不孤单、不寂寞、尽享天伦之乐。
由于居住在多层住宅楼,没有电梯,老人不能自由上下楼。每逢节假日时,周长桥便在轮椅上绑上两根铁棍,把两位老人抬下楼,开车带着他们看看县城的变化,或是到郊外兜兜风,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新时代农村的变化。看到老人脸上露出的笑容,周长桥十分开心。
对待自己的小家庭,周长桥也十分用心。他十分重视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利用各种时机磨炼孩子的意志品质,教育孩子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更以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不负所望,儿子周广兴自幼就十分优秀,荣获济宁市“孔孟之乡好少年”称号,以高分被中国海洋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后考录山东省司法公务员,现就职于山东省邹城监狱,工作勤勉尽责,更在疫情防控工作表现突出,荣获多项荣誉称号,成为一家人的骄傲。
孝心善待尊长,诚心与人相处。周长桥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担当起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好同事的责任,他的孝心和爱心感染了周围许多人。
■ 短评
良好家风就是一方沃土
■满涛
第八届济宁市道德模范周长桥,不仅在单位是敬业奉献的标兵,在家里也孝老爱亲、家庭和睦,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就是一方沃土,滋养着人的心灵、塑造着人的品格。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周长桥就是中华优良家风的继承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在单位,他十分注重跟同事的团结合作,无论谁有了困难,他都认真悉心地给予帮助,他对同志有着发自内心的关爱。这关爱并不是凭空而来。在家里,他对父母的关心、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的悉心,一样的温暖。他的一言一行,正是良好家风的具体体现。
良好的家风更能塑造一个人的高尚品格。我们相信,周长桥身上所体现出的良好家风和高尚品格,一定会感染着更多的人,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成为时代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