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9日
第05版:

一套体系构建“警务共同体”

在万达片区,有堪比“朝阳大妈”的“万达群众”。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解放路派出所民警张春华,在《警察故事汇》中写道。这些故事中,“万达群众”高频出现。2022年年初的一天,深夜11点多。一位万达群众在小区楼下发现一名5岁的男孩找不到家了。随手拍了张照片发到万达“同心圆”群里。几分钟后十几名爱心居民赶到孩子身边。张春华赶到时一名居民把孩子抱在怀里哄着,还有居民拿来棉被和零食。更让她感动的是,多名居民已经挨家挨户去为孩子找家了。没能找到孩子家人,张春华将孩子抱回派出所值班室。其间,“同心圆”群里一直在互动,从未停止“寻亲”。直至凌晨3点多,孩子的母亲来到派出所领孩子,她因急事外出,孩子醒来后自己跑了出来。张春华在群里给大伙“报平安”,群里才平静下来。

星巴克(济宁万达广场店)的赵经理,在店里经常听一些中老年顾客聊一些“赚钱”的事,他们都是附近的居民,每遇到这些事他就和张春华“报信”。赵经理说:“担心他们因为知识盲区被骗,想帮他们。”加入“同心圆”后赵帅觉得有了“身份”,拿上张春华给的反诈宣传资料,再遇到类似情况,赵帅就上前攀谈。“我们入职的第一课就是使命价值观,受公司企业文化的熏陶,我也经常参加社区里的活动。”

万达社区的穆阿姨今年60岁,退休后就成为一名万达社区志愿者,社区的大事小情她几乎都参与。“我们和张警官一起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甚至谁家丢了小狗小猫,我们都帮着去找。每天出来见见邻居们,为大伙做些事,挺快活。”“同心圆”是万达群众自发成立的“社区志愿者服务群”,目前群里有56名志愿者,他们和群主张春华一起服务着万达社区1万多名社区群众。调解邻里纠纷、反诈宣传、文明劝导,乃至物品互助、宠物寄养一些小事,他们团结互助、群策群力,经常以“感谢信”的方式增加邻里之间的仪式感。

在东门派出所民警房拥军的辖区,有50栋楼、2269户居民,300多家商铺、7家企业。他与5名社区网格员共同负责居民们的日常事务。每天早上上班后,房拥军挨家挨户步巡,同时关注着与网格员们共同建立的“居民群”。他在每一个群实名并备注自己的手机号码,居民有需要可以第一时间找到他。一天的凌晨四点,居民张先生打通了他的电话第一句话是:“这个时间,只有你的电话能打通。”张先生的父亲突发心脏病,第一时间打给了片警,用他的话说“平时打顺手了。一有事就找他。”

网格员们难处理的事,也习惯性找他,他们说:“借助民警共同解决问题更有力度。”房拥军说:“网格员掌握的信息多且细,做群众工作更细致,工作中互补、互助效率更高。”铁塔寺小区的林女士,将车停在小区楼下后习惯性盖上车衣,邻居杜先生经常将车衣扯下一个角盖在自己电动车上,双方因此产生矛盾。房拥军和网格员一起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古槐街道铁塔寺社区网格员黄杨说:“三年来,我们和房警官经常在一起配合,处理过很多棘手问题。 我们没有执法权,劝说力度不够,他一身警服代表着正能量,比我们单独处理好很多。”民警+网格员+志愿者,这是济宁市中公安分局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探索出的一套社区警务“工作体系”,在全局以最强保障确保全面推行。科学划分65个警务区,确定71名社区民警,确定社区警务内容和工作方式,遇到工作问题及时解决,使每名社区民警清楚地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形成人员向网格流动、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进行、问题在网格解决的良好局面。推行多种群防群治模式,构建起民警、辅警、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为骨干的社区联动共治格局,打造具有市中特色的“警务共同体”。

2022-12-09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7094.html 1 一套体系构建“警务共同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