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5日
第04版:

绘就孔孟大地民生幸福底色

——济宁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开新局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宁民政系统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强大动力,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统筹抓党建、兜底线、保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交出一份殷实、厚重、亮眼的民生答卷。全市民政事业费累计支出23亿元,较上年增长8.7%,其中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10.82亿元,较上年增长8.4%。获评国家级示范、实验、试点3项、省级35项,省级以上创新案例22项,3次在全国、14次在全省重要会议活动上典型发言、介绍经验,市委、市政府5次发文在全市通报表扬。

增进民生福祉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持续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困儿童、困难残疾人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整体提高13.2%,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次提标最大增幅,惠及33.4万人。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低保“单人保”覆盖范围扩大至三级智力或精神残疾人,收入认定范围扩大至低保标准的2倍,取消临时救助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由急难发生地直接救助。通过数据比对、线下排查、主动救助,全年救助临时遇困群众19323人,发放“救急难”资金2026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2400万元、价格临时补贴1162万元,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疫情灾情、物价上涨影响。

深化“济时救”工作品牌。建立健全“大救助”体系,组织12个部门开展13期线上救助政策大讲堂,编印发放《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手册》7000册、宣传海报等23.2万份,实现“济时救 ‘码’上服务”村(社区)全覆盖。创新“物质+服务”救助模式,为3.1万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幸福来敲门”社会化照护服务。“济时救”获评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济宁市入选全省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参与单位,2人获评全省“最美照护人”,3个项目获评全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优秀项目,曲阜市被确定为民政部社会救助党建联系点(全国4个),“诚信救助”获评全省“信易+”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典型案例。

大力推进慈善和福彩事业发展。开展“慈心一日捐”和慈善文化“六进”行动,举办全市中小学生慈善征文比赛,在244个村居(社区)设立慈善“微基金”,实施“情暖万家”“朝阳助学”“康复助医”等慈善项目,累计募集慈善款物2.21亿元,其中疫情防控捐赠款物503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5.6万户。福利彩票销售额达到7.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市场占有率居全省第一,预计全年为国家筹集福彩公益金2.46亿元,其中8610万元用于我市社会福利事业。

不断提升特殊困难群众幸福指数。残疾人“两项补贴”提高15%,审批办理实现“静默认证”、免申即享,惠及12万余人。加强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动态管理,为5.3万名低保老年人发放每月80至200元的困难老年人补贴;为2000户符合条件的困难、高龄、空巢老年人提供每月30至50小时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夏日送清凉”“寒冬送温暖”活动,巡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00余人次,147名长期滞站人员全部落户安置、移交福利机构,帮助20余人通过寻亲救助回归家庭。

聚焦惠民便民 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供给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市委、市政府将养老服务纳入“三个高地”战略部署、全市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新建120处老年人幸福食堂,改造提升敬老院34处,完成2171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培训养老护理员4500余人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市建成养老设施1406处,配置养老床位6.7万张。争取政府养老专项债3000万元,高标准建成市级智慧养老平台,县级平台完成建设提升、全面运营,新改建1处国家级社会管理人才培训鉴定基地。争取省级养老服务专项补助资金3400万元,组织审批发放省、市养老服务业专项补助资金5080万元,招引山东健康集团来我市投资养老产业。济宁获评全省养老服务领域“综合监管一件事”“揭榜挂帅”重点改革试点城市,“文化养老”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优秀案例,新增2个省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示范县。

让未成年人幼有所护、幼有所安。牵头推进“四级共管、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月活动,市县乡三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实现全覆盖。实施“孤儿助学工程”“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困境儿童成长支持计划和“三亮三学三做”儿童主任赋能行动,215名在读学生在延续基本生活保障基础上,每年享受1万元的助学金,免费为163名孤儿提供医疗手术和康复服务,引导社会力量为4400余个困难儿童家庭提供个性化帮扶服务。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全国未保办主任示范培训班等3次全国会议上介绍经验,未保工作事迹被创作为纪实小说《亲爱的小孩》在国家级刊物《人民文学》头题发表;3个县获评全省未保试点县,泗水县获评全国未保示范县(全省9个)。

让人民群众情有所归、故有所尊。改善提升婚姻登记机关软硬件环境,优化婚姻登记管理服务,倡导群众文明节俭操办婚庆事宜,婚姻登记实现跨省通办、电子证照和全程免费。全市办理婚姻登记近5万件,举办12场集体婚礼,55%以上的新婚当事人体验到颁证仪式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深化殡葬改革,争取省级公益性公墓奖补资金384万元、居全省第一位,新建公益性公墓105处,逝者身后事“零跑腿”服务上升为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移风易俗2次被央视宣传报道,在全社会树立绿色安葬、厚养薄葬、文明礼葬的良好社会风尚。

创新基层治理 让高质量发展更具活力

深化基层民主协商自治。举办全市加强党建引领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培训班,持续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运转。全面完成《乡镇(街道)协商目录》《村(社区)协商目录》制定工作,城乡社区开展议事协商活动1.7万次,解决实际问题1.1万个,群众满意率超过95%。在全省率先完成《村务公开目录》修订,改造提升210处村级服务场所。新招录社区工作者1006人,全市城市社区工作者达到7369人,每10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城市社区工作者数量达到144人,位居全省前列。“五融赋能”基层治理经验被《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推广,2个单位获评全国先进基层组织。

强化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实行登记管理与党建工作“九同步”机制,“党建入章”达到全覆盖,创建省级社会组织党建品牌2个,引领社会组织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清理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185个,查处非法社会组织32个,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52处,在全省率先制定《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助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市登记和备案社会组织达到1.6万家,54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7个单位新获评全省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5个社会组织被确定为山东省社会组织标杆。

推进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全市持证社会工作者达到3248人,156个乡镇(街道)实现社会工作站全覆盖,11人获评“齐鲁和谐使者”。全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志愿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98.7%,标识志愿服务组织达到213个,实名注册志愿者153万人,开展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亿小时,人均志愿服务时长位居全省首位,任城区、梁山县获评全省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抽查工作试点。

加强地名管理和文化保护。编制《济宁市主城区地名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制定《济宁市地名管理办法》《济宁市城市道路命名导则》,研发运用济宁市主城区路名路网管理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征求命名建议1096条,新命名道路230条、桥梁17座、住宅区34个,更名城市道路15条。大力宣传地名文化,拍摄4部《守望地名》纪录片,全网播放量超过千万次;集成出版《守望地名·印象济宁》地名文化图书;“印证济宁”地名篆刻作品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和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长会议展出。邹城市、曲阜市、汶上县获评全省加强乡村地名管理工作试点,全省区划地名工作会议暨培训班在我市召开。

创建模范机关 筑牢民政事业发展根基

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举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2次、“第一议题”学习36次、党组书记讲党课2次,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七个一”学习活动、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举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研讨、专题读书班、宣讲报告会,不断昂扬“走在前、开新局”的激情干劲。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建立健全机关党建“三级四岗”和全面从严治党“三张清单”制度,召开机关党建、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专项会议6次,创新“1464”党建工作法,局党组会议研究党建工作23次,刊印党建动态12期、党建工作规范指引12期、周学习提醒32次,确保党建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活动,制定“九联九促”30项具体措施,高标准建设济宁民政党建服务中心,打造“四心同聚·济民善政”“1+16”党建品牌矩阵。全省模范机关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济宁召开,14个省直部门机关党建工作负责人、16市委机关工委书记、市民政局长参加会议,全方位推广济宁民政系统模范机关建设经验做法。

锻造过硬干部队伍。落实“三个导向”“六个标尺”和“五要五不”要求,旗帜鲜明地选拔任用政治过硬、素质优良、实绩突出的干部。建立干部执行力档案、工作实绩台账和“三争”荣誉榜单,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和“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工作导向,营造“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干事创业氛围。全市民政系统40名个人、14个集体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其中4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区工作先进个人。

展望孔孟大地,万物向荣、活力迸发,民政领域处处涌动干事创业的热潮,竞相迈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站在新征程新起点,济宁民政系统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奋斗姿态诠释为民爱民本色,用实干实绩厚植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更幸福、更满意。

2023-01-05 ——济宁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开新局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9182.html 1 绘就孔孟大地民生幸福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