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琨
本报通讯员 李超 屈昂
春节临近,城市乡村喜庆氛围渐浓,人们赶大集、备年货,忙得不亦乐乎。
嘉祥县圣丰种业气候室内一朵朵紫的、淡紫、白的大豆花竞相绽放,为这寒冬增添了几分色彩、温暖和希望。
“一簇小花落下,会结出4到6个豆荚,每个豆荚里大约有4到5颗大豆,这一粒粒大豆并不是普通的大豆,而是我们精心繁育的好种子,也承载着咱农民们致富的希望。”圣丰种业董事长王书平说。
嘉祥县作为我国高蛋白大豆生产优势区,一直致力于种业振兴,持续引导县域内种业企业向优质、高产新品种开展科研攻关,将种业“芯片”越擦越亮。据统计,嘉祥大豆种子交易量每年能达到1.5亿斤以上,占全国大豆种子年交易量的1/3,黄淮海流域大豆种子年交易量的70%以上。
为进一步加快品种选育步伐,圣丰种业组建高水平创新研发团队,将高科技创新种质资源方法同田间品种选育经验相结合,利用人工气候室技术,模拟大豆培育、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条件,可以缩短大豆的生长期,便于加代繁殖,加快研究速度和成果转化。“它的蛋白含量是48.86%,比普通大豆的蛋白含量要高出5个百分点,这个品种适应性比较广,抗逆性非常好,抗病、抗倒也比较好。” 在育种实验室,王书平和他的研发团队正在对“圣豆3号”进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测试。
随着圣丰种业在种子的繁育、加工和推广领域深耕细作,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截至目前,发展长期育种合作农户2.5万户,带动30万户农民增收致富,圣丰品牌大豆种子市场占有率达13.5%,豆种连续10年销量全国第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我们将继续加大生物科技攻关力度,育出更多高产、抗病、耐盐碱、耐阴的大豆新品种,同时良种良法配套,打通全产业链,让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提升种业产业化水平,让一粒粒好种子长成农民的致富希望。”王书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