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刘太福
3月23日召开的山东省质量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全面总结我省质量强省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形势、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强调要加快推进质量强省建设,以质量强省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并对下一步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会议精神,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推动质量工作取得新突破,为质量强省建设作出新贡献。
质量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显著增强了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质量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来抓,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持以“大质量”筑格局,以“好品牌”提层次,以“高标准”上水平,以“强基础”优效能,着力培育“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推动质量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省质量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对症下药、努力解决。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质量作为繁荣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越来越成为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建设质量强省,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力保障,是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全市上下要把抓好质量工作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开新局”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紧紧抓住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机遇,精心谋划、强力推动,努力为质量强省建设作出济宁贡献。
质量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为质量强省建设作出济宁贡献,必须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既要重视量的发展,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以“质”取胜,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加快推动制造业、农副产品、服务业、工程、公共服务质量升级。必须加强统筹谋划,抓住关键节点,强化基础支撑。质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多因一果的问题,影响因素很多,要求我们既要以系统思维聚合力,推动各项工作步调协调、相向而行,努力争取综合效益最佳,又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突破全局。要抓住关键要素、关键环节,实施好标准创新引领、区域品牌培育、基础设施升级、企业质量提升、质量共治共享五大工程,做强质量发展支撑、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带动整体质量水平提升。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强化责任落实、政策保障、人才支撑、氛围营造,着力推进质量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切实凝聚质量建设的强大合力。
追求质量,永无止境;质量强省,任重道远。让我们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部署,改革创新、扎实工作,以质量强省建设推动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济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