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新型的战车满载我开花的年岁,明天就要成为陆上猛虎,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
这首军旅歌曲,以其欢快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嘹亮的歌声,唱彻军营上下、大江南北,鼓舞着万千热血青年踊跃参军,保家卫国,也激励着万千退役军人珍惜历史,发扬传统,为祖国建设和人民幸福贡献着力量。
我喜欢这首歌,它唱出了每个有志青年的心声,表达了每个革命军人的信仰和意志。我曾是一名军人,每当唱起这首歌,都热血沸腾,激情难收,为有这段光荣的历史而无比骄傲和自豪。
眼下我虽已年过花甲,仍时常哼起这首歌,每每把我带进那个火热的军营,那段峥嵘的岁月。
我是1976年从金乡县高河乡一个偏僻农村应征入伍的。1974年,我高中毕业回村务农,作为知识青年,我劳动积极,表现突出,第二年就入了党,担任过大队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民兵连副指导员、管区团总支副书记,连续两年参加了县委组织的理论培训和通讯报道学习班。
1976年12月,我参加县委党校学习班时,接到了村里的征兵通知,未加思考立即回村应征。我是个独子,按当时政策可以不申请当兵,我母亲也很不舍得让我离家。按照我当时的情况,不当兵也有一定的发展前途。但是我想,当兵是每个青年应尽的义务,人生能有几回搏;部队是个大熔炉,当兵锻炼几年没有坏处。
我说服了母亲,挥泪告别母亲和乡亲,奔赴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蒙自县,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在火热的军营里,我经受了从平时到战时的血与火的考验。从起初新兵综合训练,到分配连队的专业训练,都一路斩关夺隘,圆满完成了训练课目。
通过系统的政治教育,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熟练掌握了手中武器,具备沉着应敌的作战本领;通过军容军纪和队列训练,养成了形端表正、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良好形象,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实现了由一名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我们高炮师担负对空作战任务,所辖4个团,其中3个团随步兵出国参战,我团担负前指防空安全保障任务。
我所在的团机关指挥连,担负团、营、连通讯联络工作。战前,连队开展了作战动员,全连官兵高呼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不获全胜誓不回的口号,这阵势强烈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当时我任指挥连有线通讯班长,积极投入作战,并出色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战后晋升为通讯排长。我不骄不躁,谦虚谨慎,以英雄为榜样,不计名利,发奋工作,先后7次立功受奖,由排长陆续晋升为连队副指导员、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长、旅政治部组织科长等职,没有辜负部队党组织的培养和家乡父老的期望。
1989年,我转业到地方工作。26年间,我发扬部队光荣传统,退役不褪本色,先后在4个不同岗位工作,荣立一、二、三等功和嘉奖二十多次,被山东省政府表彰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我退休之后,依然常忆当兵的历史,时常哼唱《当兵的历史》这首歌,念叨着今生有了当兵的历史,我一辈子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