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盛夏
近年来,太白湖新区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区“营商环境蝶变”工作任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全领域创新突破行动,持续擦亮“太好办”营商环境品牌。
市场环境更加透明高效、公平有序
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创新实施“网上办”“承诺办”“容缺办”“一链办”“上门办”“跨域通办”“六办”服务模式,开办企业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导办、一个环节、一套材料”,企业开办全流程常态化“半天办结”。落实新开办企业首套印章政府买单机制。强化惠企政策落实。持续深挖政策潜力,深入开展“宜企同行”联系服务市场主体活动,召开惠企政策宣讲培训会,印发《惠企政策汇编(2023年)》,组建企业服务队,对企业关心的税务、金融、社保、消费等重点领域进行详细政策解读,让企业知晓、懂得、用好、享受政策,助力企业“轻装远行”。
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持续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环节“电子化”,推出“同类型小项目合并招标”创新改革,积极打造“无感智办”服务场景,实现“云辅导”“云评审”“云服务”等方式,构建招投标数字应用场景改革创新。率先在全市住建、水利领域推行“投标保证金”减免政策。
政务环境更加便捷高效、优质舒心
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基层证明办理流程,率先在全省实现镇(街)村居基层电子证明线上开具,不断推动“无证明城市”建设向基层延伸,首创建设“电子证照中台系统”,启动“远程帮办”等服务方式,为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更精准、更快捷、更高效的服务。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强化“数字赋能”,创新推行线上“评审”“预勘查”、线上“审批” ,对审批事项进行“预勘察”“云勘察”,提高勘察效率。持续推进智慧办税服务厅转型升级,大力推广“税费同缴”“一网通办”办税缴费系统。促进税惠政策精准落地,上半年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89亿元,惠及企业24户次。
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打造太白湖新区政务服务“就近办”试点,将“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延伸至乡镇(街道)、社区和政务服务代办点,推行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同标准无差别”受理,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投资环境更加开放包容、友好便利
深化项目审批要素改革。设立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联审联办工作小组,打破规划方案相关部门沟通壁垒,建立“一次审批”制度;推行“差异化”专家评审,破解了“专家评审、评议”环节程序复杂、耗时长的问题。充分发挥金融“活水”作用。扎实开展金融辅导、“金融管家”“金融服务进万企”及“金小服”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开展全区房地产、工业、知识产权等领域政金企活动4次,发布融资需求100余亿元。强化科技要素支撑。鼓励辖区重点企事业单位主动对接国内外“双一流”知名院校,推动建设实体化运作创新载体1家;实施“市级——省级——国家级”创新平台梯次培育计划。做优人文要素保障。完善新区《2023年度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出台“双招双引”优惠政策。新增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市重点实验室、市技术创新中心各2家,市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及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各1家,获批省推进青年人才发展“微生态”建设、服务数字经济发展2项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