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明雷
本报通讯员 李佳
魏祥圣是一名地道的山东汉子,他凭借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韧不拔的工作毅力,从零起步,打造出了集生物、农业、环保为一体的科技公司——山东爱福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瞪羚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等荣誉称号。
企业要生存,必须走科技、专业、生态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作为一家特种肥料生产企业的领路人,魏祥圣做了大量调研,带领企业以国家的发展政策为导向,坚持走“科技兴农、绿色发展”之路。自成立以来,公司先后与多所科研院校合作,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累计200余万吨,现拥有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外观专利21项、商标近百项,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占地207亩、销售收入数亿元、利税上千万元的同行业标杆企业。公司积极践行党的政策,先后于2012年、2013年主动成立了企业工会和党支部。2019年4月,魏祥圣带领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打造了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构建了新型农业农村生态循环经济新路径,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化肥减量替代,形成了一种可借鉴、可复制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了参考样板。此外,公司还先后承担了“2019年济宁市重点研发项目”“2021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021年山东省第一批技术创新项目”“2022年度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2022年度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等研发项目,为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魏祥圣致力于发展循环农业,扮靓美丽乡村。公司在秸秆利用、畜禽粪便处理、瓜菜秧再利用、蘑菇渣回收、厕改粪污处理等方面形成了“收集-处理-再利用”的良性循环经济模式,与日本国文部科学省国家资格技术士和中国农业大学开展技术合作,引进德国巴库斯人工智能设备、工艺和光伏发电技术等绿色能源,致力于打造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积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及乡村振兴战略,投资建设“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项目”,年处理畜禽粪便、菹草、农作物秸秆、瓜菜秧、食用菌渣等有机固体废弃物60万吨,提供微生物底肥30万余吨,微生物水溶肥5万吨,改良土地400余万亩、减量替代传统化肥使用量8万余吨,带动周边500人就业,每年向周边100余家合作社、400余家庭农场、2万余亩的“稻+”产业基地提供平价无害有机专用肥料,仅秸秆一项每年就为农民增收500余万元,从源头上减轻了秸秆对稻田水质的影响,为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发展好企业的同时,魏祥圣非常注重公益事业。从受灾难影响的弱势群体,到家庭贫困的学生,再到家乡的贫困群众,他带领的山东爱福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自愿成为精准扶贫帮扶主体,近年来,累计捐款达140余万元。承担中央财政资金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将资金用于项目相关的生产经营,并实现经营收益。每年向喻屯镇7个村支付投资额的10%,合计35万元作为保底收益。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投资300万元建设喻屯镇秸秆利用精准扶贫基地,采取“村企共建”模式,鼓励15个村参股投资,不仅为农民提供平价肥料、农技服务,每年还拿出固定收益150万元助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
路漫漫其修远兮,魏祥圣在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上没有停止上下求索、踔厉前行的脚步,他聚力生态农业、环保事业,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不忘初心、反哺百姓、回馈社会,始终践行着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情怀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