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8日
第04版:

田间地头指导忙 农技服务促增收

图为市农科院的工作人员正在给大家传授种植技术。

■本报记者 张体儒

本报通讯员 李印峰 黄爱佳

高挑的玉米秆和繁茂的豆秧和谐共生,玉米秆上长着沉甸甸的玉米,豆秧上则挂着一串串豆荚,眼帘里绿油油一片,“这块试验田里玉米秆之间的播种距离是10厘米,这个距离还可以再缩短1至2厘米,不会影响通风。”8月16日,在王因街道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济宁市农科院正在这里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暨单产提升技术现场教学观摩会,前来参观学习的种植户们跟着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继存的步伐,一边查看农作物的良好生长情况,一边用心听他讲解。

“任书记,我们又来学习啦!”泗水县农业技术推广学校校长陈波一下车就热情地和市农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打招呼。多年来,市农科院一直重视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农民教育培训在服务“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任艳云告诉记者,农民教育培训是国务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探索构建新型农业推广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重要着力点。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题培训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扩大大豆播种面积,提高大豆总产量。在不降低玉米总产量的基础上,向玉米种植主产区全面推行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一举两得,从而提高广大农户的经济效益。

来自邹城市、兖州区、泗水县、梁山县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40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活动。本期培训班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学习提高和相互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科学种植技术,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两新”融合、一体发展。“这次观摩会让我学到了很多经验,解决了不少麻烦,还和技术人员建立了联系,以后有什么问题通过微信就能直接沟通。”来自泗水观摩团的农民种植户李广明一直用手机认真记录着技术人员讲解的每一个问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市农科院紧紧围绕产业需求,组建了小麦、玉米、大豆、甘薯、蔬菜、水稻、大蒜、芦花鸡、食用菌等12个产业专家团,建立了常态化、体系化的科技服务新机制。每年培训基层科技人员、农机人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万余人次,发放各类科普技术资料2万份(册)。引进、创新、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87项,建设示范基地56个,持续打造乡村振兴科技支撑重点示范县5个,解决生产技术等技术难题300余项,有力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8-18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3309.html 1 田间地头指导忙 农技服务促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