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0日
第03版:

更大力度创造品质生活

本报评论员 刘太福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厚植为民情怀、擦亮幸福底色,更大力度创造高品质生活。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全市各级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回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奋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作为加快推动济宁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高质量发展中探索共同富裕济宁路径,围绕构筑全省教育、医疗、康养“三大高地”攻坚突破,全力打造美丽幸福典范城市,努力让群众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普惠的教育、更优质的医疗、更可靠的保障,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必须认识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我们必须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情系人民造福于民,真正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更大力度创造高品质生活,汇聚起推动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更大力度创造高品质生活,要强力扩就业促增收。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用好企业稳岗扩岗一揽子政策,解决好企业结构性用工问题。面对青年群众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问题,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留济率”,落实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机会。要实施居民收入、中等收入群体十年“双倍增”行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更大力度创造高品质生活,要强力推动教育、医疗、康养“三大高地”建设。构筑全省教育、医疗、康养“三大高地”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必须围绕任务目标,狠抓落实,攻坚突破。在教育高地建设上,要高点定位,敢于在全省争一流,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六个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职业教育高水平学校建设,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医疗高地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深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尽快建成启用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重症医学中心、中医医疗中心、济宁健康护理学院,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在康养高地建设上,要深化国家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托育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擦亮我市养老托育工作特色品牌,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力。

更大力度创造高品质生活,要强力建设美丽济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统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深入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十大工程”,聚力做好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和尼山、南四湖生态修复。要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百区千村”三年行动,让群众生活更加宜居、环境更加美丽,倾力绘就美丽济宁新画卷。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善作善成、造福于民,更大力度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全市人民的日子过得更有盼头、更有甜头!

2023-08-20 本报评论员 刘太福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3372.html 1 更大力度创造品质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