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3日
第05版:

泗水县人民法院

​创新诉源治理工作

泗水县人民法院从“防范风险、防控纠纷”入手,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成功案件数2450件,调解成功率52.24%。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60%。

全面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优化一站式诉讼服务,积极推进移动微法院、网上立案、鉴定、保全、电子送达等应用。优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让当事人解决纠纷更高效。推进诉讼前端快调速审、后端精审细判。成立行业调解组织39个、基层治理单位24个,60名人民调解员入驻平台。优化速裁、快审、精审团队,加快办案节奏,缩短速裁、快审办案周期,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强化“分调裁审”,建立“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机制。将驻法院调解员与速裁团队结合,实行1个法官+1个助理+2个书记员+1个调解员模式,形成调裁一体化,有效提高调解和速裁的效率。

推进创建“人大代表+法官”工作室解纷模式,架起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泗水县人大常委会、泗水县人民法院成立“人大代表+法官”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作。以“人大代表+法官”工作室为主阵地,每月固定1天为全县公开接待日,直接收集民情民意;以“一月一主题”为工作思路,围绕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家庭教育、未成年人保护等活动主题,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法律十进”活动。各镇街人大代表与员额法官协商确定联络时间,每位员额法官每月至少2次与人大代表开展现场联络,由人大代表转交从群众中收集到的涉法涉诉相关问题,员额法官进行专业解答或解决。

建立“法官+社区”对接模式,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处置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了解社情民意,研判矛盾纠纷信息。对于复杂矛盾问题,由管区书记、村支部书记、包村干部靠上做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在各镇街创建1至2个无讼村居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村委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加大法官对人民调解员的诉前调解指导力度,采取“线上音视频调解+线下面对面调解”的方式,方便当事人诉讼和化解矛盾纠纷。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村(社区)、网格,推动人民法庭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利用微信、电话等便捷方式,积极解答群众相关法律问题。

建立诉源治理工作大格局,合力降低“万人成讼率”。坚持行业调解、专业调解和人民调解相结合,健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诉源治理工作大格局。充分利用“万人成讼率”考核机制,每季度对各镇街和各行业部门主管人员涉案数据进行通报,将“万人成讼率”作为年底综合治理考核依据,进一步消化案件存量,控制增量,实现少讼甚至无讼的状态。

通讯员 吴兴健

2023-08-23 泗水县人民法院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3565.html 1 ​创新诉源治理工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