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4日
第03版:

济宁市中医院

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本报通讯员 王碧辉

济宁市中医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胆略气魄,锚定“育名医,制名药,创名科,建名院”的战略目标,成功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

成功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022年8月,济宁市启动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宁市中医院党委解放思想、迎难而上,迅速行动、坚决有力,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坚决落实落地各项创建措施,仅用3天时间完成了医院投资主体变更,1个月时间制定出台了突破性的政策清单,组织精干力量靠上对接沟通。2022年9月,济宁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依托济宁市中医院与西苑医院合作共建西苑医院济宁医院。今年7月,西苑医院济宁医院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国家专家组实地核查,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实现了变不可能为可能。

截至目前,西苑医院累计选派各领域专家66人次来济宁现场指导,开展远程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54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60次;市中医院遴选73名骨干人才赴西苑医院进修,线上参加西苑医院组织的“学科专科建设与医院能力提升培训班”“同质化管理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会”2次,逐步实现与西苑医院在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上的同步发展和提升。

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育名医”。医院多层次、多渠道招引各类人才,建设了一支精干高效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目前,医院现有院士传承工作室1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7个、全国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省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1人、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人、省五级中医药师承项目指导老师8人、省名中医药专家9人。

“制名药”。医院按照国际GMP标准设计建成了总面积2800平方米的省内一流中药制剂研发应用中心。联合广育堂等知名中医药企业,持续加强中药制剂研发创新,不断提升制剂品质,有力推动儒医经典名方和道地药材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成功打造区域中药制剂及中药代煎品牌。院制剂中心可生产丸剂、合剂、膏滋等10余种剂型,全院共有批准文号的中药制剂30种,省内领先。

“创名科”。医院以“中医特色突出,西医技术精湛”发展战略加强专科建设,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扩大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推进“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形成了“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针灸科为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心血管科等9个专科为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现有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牵头专科1个,成员专科9个。

“建名院”。医院新院区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300张,停车位2253个,2023年底投入运营后,将借助西苑医院的“学科、人才、技术、品牌、管理”输出,建成以心脑血管病、脾胃病、老年病、肾病、肺病为主的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持续提升地区影响力,打造全国一流的中医院。

优化中医药服务模式

开创中医药诊疗救治新局面

医院成立中医经典工作室,建立经典专家团队,设置中医传统特色疗法门诊,开展73项中医外治技术,推行六步一体神经康复技术,制定眼针等9项中医康复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简便易廉”的中医药服务。医院门诊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出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分别达41.77%、77.18%,居省内领先水平,三联同步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等4项中医特色技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医院还创新开设“中医日间病房”,纳入20个中医病种,符合住院条件且非治疗期间不需要在院患者,即可享受医保报销,降低了住院费用,提升了就医便利性,节省了医保资金,有力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的难题。

多年来,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引领作用,积极承办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儒医论坛、膏方养生文化节活动,推动塑造“儒医护幼”品牌,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五进”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下步,济宁市中医院党委将以全市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推进会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济宁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以更高标准全面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全力打造“立足鲁西南、辐射鲁苏豫皖”的全国一流中医医疗高地,奋力谱写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健康济宁、健康山东建设贡献力量。

2023-08-24 济宁市中医院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3761.html 1 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