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颜廷旋
为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服务群众精准化,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持续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通过开展绘制全要素网格图、配齐配强网格力量、完善网格信息、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专项行动等措施,初步建立“一网多格、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网融合”街道网格化服务体系,助力街道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可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扎架子”绘制全要素网格图
将全域纳入三级网格体系,实现网格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探索推进“微网格 精治理”模式,实现“一域一格、一格多元”。划分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8个、三级网格89个,构建起“一级网格街党委+二级网格党总支+三级网格党支部+网格员”的组织体系。在89个三级网格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学校、楼宇商圈、大型企业、园区市场坐落位置,划分为独立的专属网格150个、微网格521个,系统性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在微网格织密健全,治理力量在微网格高效协同,服务资源在微网格集成落地。将全域网格化管理同基层党建、安保维稳、便民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加强和改进服务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辖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铺摊子”配齐配足网格力量
倡树一线工作法,机关、社区干部齐上阵,包保到人,建立“一格一员、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网格员队伍。街道配备100名专职网格员,按照1+1+1+X(“1”即1名网格长,“1”即1名基础网格员,“1”即1名专职网格员,“X”即有关部门下沉的派驻执法人员、群团组织工作人员和律师等社会工作力量)的工作模式划分责任片区,参与网格服务管理。按照“党组织+网格”的党建党管原则,吸纳党员进驻网格,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村民小组党小组网格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促网格服务提升。在以医院、学校、企业、园区、商圈、酒店及市场群等为主体划分的专属网格中,明确一名人员担任专属网格员,由街道网格办属地网格员负责协调联系,做好专属网格管理服务工作。
建立网格走访“2345”工作机制,专职网格员每天至少到网格巡查2次,对重点人员、场所每月服务不少于3次,每人每天走访时间不少于4小时,每周通过网格巡查、群众反馈发现并上报事件不少于5件,切实把“神经末梢”做小做细做精做强,真正把精细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填格子”创新完善管理模式
统筹智慧社区、精治社区、智慧安防小区等工作,打造超融合一体化智能平台,提高数字化服务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多网合一”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多元化调处的重要作用,将农业、党建、基层矛盾排查、满意度大走访等“千条线”整合成“一张网”,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大提升”。依托三级基础网格体系,组织警务、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环保、消防等部门进入三级网格,推动多网融合、一网统筹。采用“基础网格+专业队伍+协同力量”的团队作战模式,拓展网格治理体系,打造一支共建联动、和谐共治、成果共享的网格团队。充分发挥网格治理短平快的特点,通过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实现未诉先办,提升主动治理能力。按照“一格一员”配齐专职网格力量,网格专职率达100%,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揽”。对网格内需要各部门协调解决的事项,实行“专业网格员吹哨,专职网格员报到”的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微协商”“微治理”,联动解决网格内相关事项,切实提升网格服务效能,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百米”。
网格员在走访中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当场回复的就现场答复,遇到难以答复的问题,用好用活“智慧接庄”APP,及时上报事件,整合分类村居环境、安全隐患、基础设施管理等各类问题,明确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村居优先处理—街道集中处理—职能部门专业处理”的处理模式精准吹哨,有针对性地解决基层现实问题,形成“闭环”机制。依托智慧接庄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综合、高效指挥,打破基层社会治理自上而下的线型治理模式,建立起上下一体、快速反应、互联互通的信息综合指挥体系,实现网格信息在街道——社区(村居)——网格三个层级高效流转和快速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