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丽
本报通讯员 孔大儒 郭盼盼 许璐璐
今年以来,曲阜市王庄镇创新实施“一线党委会”工作法,深化推进“解忧百家事”活动,切实为群众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了意见在一线听取、干部在一线服务、党委在一线决策、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
绘“百事谱”解百家忧
近日,王庄镇开展“入百家门、访百家人、办百家事、解百家忧”活动,成立44个走访工作组,成员由镇副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市派王庄镇第一书记、管区书记、包村干部,以及村干部、农村党员组成。坚持常年在家的农户每户必到,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变“群众找我说”为“我找群众聊”。
哪条道路需要修、哪里有污需要清、哪户有难需要帮……入户干部将梳理的问题形成任务清单和问题清单,上报镇党委,各村设立“问题墙”“回音壁”,向群众公示问题办理结果,最大限度解决群众困难。“我镇设立镇村两级‘解忧百家事’重点任务挂图推进情况公示栏,细分年度、季度、月度进展目标,党支部依照清单履职,实时让党委和群众知悉进度,确保重点难点工作扎实推进。”王庄镇党委委员房明超说。据悉,目前各村完成重点任务91项,正在开展192项,总计绿化提升道路1.8万米以上,美化粉刷墙面1万余平方米,建设提升群众健身文化广场600余平方米,组建广场舞队伍44支。
“小马扎”零距离察民情
“我年龄大点身体还行,在家也是闲着,想找点简单的活干干,减轻一下孩子们的负担,咱村里有啥活我可以干吗?”60岁的老人张西玲摇着蒲扇在村文化广场上闲聊。“现在镇上正在招聘公益岗,我给您先登记上,要是符合要求通过审核,近期就可以在家门口上岗。”村党支部书记徐文一边说着,一边在手里的本子上记下。
民生无小事,王庄镇在“解忧百家事”工作中摸索了一套简单、高效、易交流、面对面商议的“马扎议事”工作法,用小马扎代替办公桌,从以往的村民走进村委会大院提出诉求,转变为党员干部主动走到街头巷尾、坐到群众身边,让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不再受制于场所,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问题诉求解决在家门口,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前王村通过“马扎议事”了解到村民对更换路灯的需求较大,立即将此项工作纳入村级重点任务,投资2.6万元,安装路灯60余盏,方便群众出行。
党委会一线做“考题”
近日,王庄镇在辛庄管区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一线党委会”。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党委会从“在会议室坐着开”变成了“到田间地头走着开”,深入田间地头、村居小巷,每到一处,班子成员们都坚持以解剖麻雀的态度,细致分析、充分议论、查找不足、明确标准、强化落实,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在一线解决问题、抓实抓好。
在辛庄管区召开的现场会上,陶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负责人孔健提出合作社存在资金缺口的难题。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积极与上级对接,争取到扶持资金20万元,给陶东村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吃下“定心丸”,为合作社抢抓农时注入源头活水。这是王庄镇实行“一线党委会”工作法的生动一幕。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我们就是通过开展‘一线党委会’‘解忧百家事’活动,大家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聚,帮助各村研究对策、谋划思路,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紧盯村民烦心事、揪心事,让我镇的发展思路在一线凝聚,担当在一线彰显,硕果在一线缔结。”王庄镇党委书记李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