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农民田间劳作,村容干净整洁,田野里稻香鱼肥、瓜果飘香,成簇的花朵绽放在草地上,村中道路四通八达、宽敞整洁。村党群服务中心红旗高高飘扬,村文化广场里孩子们嬉戏打闹,老人们在凉亭中下棋喝茶……孔孟大地处处都能看到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随处可见惬意舒适、生机勃勃的田园乡村生活画卷。济宁市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之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激昂旋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众所周知,济宁农村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元,各有各的特色和魅力,所以我市在挖掘乡土资源上巧做文章,力争找到符合地域特点、体现乡土风貌、符合群众意愿的发展之路,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有颜有实”。
近期,在任城区“滨湖水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大李庄村,“湖畔学堂”“灯火渔家”“青春音乐广场”等景点陆续建成开放,秀美的生态环境、造型各异的设施、充满乡土气息的展馆,绘就出一幅幅“诗画田园”的乡村美景,令市民游客流连忘返。据了解,任城区以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契机,紧紧围绕“滨湖水乡·美丽喻屯”发展定位,深化实施生态农业及乡村旅游双轮驱动战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滨湖水乡”片区将生态振兴作为治村根本,以“水”为墨,“生态”作笔,以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为重点,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风貌,将大李庄、王军庄等周边村庄连片打造,吸引城区及周边游客入住。通过对特色示范片区的精心打造,构筑起北部“梦里水乡”农文旅商基地、中部美丽乡村示范带、南部喻兴园数字渔仓育繁推基地发展布局,通过国企助力、院企合作、村企联建、联村带户,探索形成了“合伙干、科技帮、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纵观我市乡村振兴的历程,也是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带动、典型引路、循序渐进,全域化、整片区推进的过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总结推出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乡村振兴合伙人等“八条路径”,涌现出山区、湖区、平原、城郊等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乡村振兴发展典型,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缤纷绚丽的花海彩田、独具特色的牛楼小镇、品尝特色美食、体验鲁西南民俗……在浩荡的泗河边,兖州区新兖镇牛楼社区党委探索创新推进乡村振兴“集体合伙人”模式,打造了“牛楼小镇”乡村振兴特色品牌。据了解,牛楼片区坚持党建引领、六村联动,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创办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多家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思路,先后投资3.9亿元建设了花海彩田、牛楼小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培训中心等项目,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山东省首批精品文旅小镇、山东省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目前,片区年经营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带动村民就业1200余人,人均增收3.3万元。可以说,“片区化”发展已成为我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探索出的一条经验。
发展要走符合乡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乡村特点,保留乡土味道,提升乡村风貌,才能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沿着泗水县圣水峪镇的山路蜿蜒而上,登高回望:群山叠翠、碧波微荡、炊烟袅袅、错落有致,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浓淡交错,简直就是一幅绝美的水墨画。走进东仲都村,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围绕传统文化主题,书房、民宿、陶艺坊、木工坊、砭石小院等有序分布。在这里,等闲谷艺术粮仓整合上下游优势资源,形成的多种创业合作共建共赢模式,已焕发出巨大的潜能与发展活力。“艺术粮仓立足当地特色人文地理优势,通过合伙人+合伙人、合伙人+项目等模式,使人和项目之间形成了互动关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对乡村的带动性非常大。”提起合伙人合作模式带来的变化,泗水县等闲谷艺术粮仓负责人表示,“在这种模式的支撑下,我们引进了更多的人才和团队,在乡村广大土地上发挥作用,也将会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