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王粲)10月3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我市民政部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情况。
健全完善救助政策,扩大救助保障范围。在省、市低保管理办法基础上,从规范完善低保准入条件、家庭收入核算和家庭财产认定、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单人保”、鼓励就业等方面,适度扩大救助范围。对认定办法进行修订,将认定对象分为收入型和支出型两种类型,将收入认定范围从省定的低保标准1.5倍扩大至2倍,将家庭拥有车辆现值放宽至年城市低保标准3倍,放宽法定义务人的财产等限定条件。
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及时发现主动帮扶。通过“大数据”对困难群众精准“画像”、反馈基层逐户摸排;升级我市自主开发的低保、特困人员自动比对预警系统,实现在保对象死亡及车辆、房产等10项主要家庭经济状况每月自动比对、预警提示、调查停保等闭环管理;与14个部门40项数据源信息共享,由市域核对升级为全省核对。开展专项排查行动,建立县乡联合研判、提级复审、“一事一议”机制,重点审核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是否符合扩围政策纳入条件,低保“单人保”家庭是否因经济状况改变符合整户纳入低保条件,近一年来已退保人员是否符合现有政策纳入条件。
完善救助工作机制,提高救助帮扶质效。在全市开展“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年投入340余万元,对医疗康复费用较重的困难群众实施分级救助;在333个村(社区)设立“济时救”慈善救助基金742万元,目前已支出94.4万元。建立救助帮扶政策宣讲机制,开展社会救助领域政策培训544场次,政策宣讲1.44万次,覆盖城乡居民13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