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1日
第08版:

微山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跨湖接力,成功抢救一位急性心梗患者,标志着——

湖区胸痛救治能力再上新台阶

■本报通讯员 焦裕如 刘振华

与时间赛跑,一场由湖西到湖东的跨微山湖生命“接力赛”上演,微山县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成功抢救一位急性心梗患者,标志着湖区胸痛救治能力再上新台阶。

跨湖接力抢救上演“生死时速”

10月25日8时20分,位于微山湖湖西的微山县张楼镇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接诊一位胸痛患者,胸痛门诊值班医生种道起在6分钟内迅速做完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监测,上传至微山县人民医院远程心电中心,值班医生刘丽丽发现心电图异常,判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通过心电微信群和急性胸痛会诊群,第一时间通知张楼卫生院值班医生。

值班医生即刻启动胸痛救治流程,与胸痛中心联系的同时,进行谈话、双抗药负荷量顿服,并建立好静脉通道,22分钟内由在张楼卫生院值班的120救护车转出,途经二级坝,31分钟后到达微山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门诊医师宋宜磊和护士万广莉再次评估病情、复查心电图、检测心梗三项,这时心内科会诊医生朱猛已到达急诊科,经过熟练的会诊和高效的沟通后,病人家属签字同意介入治疗。“大家准备手术!”朱猛迅速通知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此时介入导管室主任修航宇已启动好导管室,病人从急诊科到导管室后,主治医师刘松、朱猛沉着冷静面对风险挑战,以娴熟的技术,20分钟完成冠脉造影,27分钟之内开通了血管。10时8分,手术顺利完成,转入心内二科监护室。就这样,从病人到张楼镇卫生院,之后被转到县人民医院,再到血管开通,仅仅用时102分钟。

团队协作帮助患者转危为安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不仅会影响到患者今后的生活,也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危险。对这样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微山县人民医院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条急救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极大地提升了救治能力,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生命保障。

这次跨湖接力抢救患者,是微山县人民医院院前、院内一体化治疗的众多案例中之一,医院将医共体建设、胸痛单元救治有效结合,通过远程心电、张楼120急救点、胸痛中心线上会诊,将服务关口移至急诊医生身边,院内医生可随时掌握院前患者病情,及时进行远程急救指导,提前做好院内救治准备,真正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无缝隙”“零时差”衔接。医院远程心电会诊系统依托信息化建设,成立远程影像、心电、会诊等七大中心。“心电一张网”共覆盖50个乡镇卫生院及卫生室,远程心电会诊系统共诊断病例2万余例。今年上半年累计进行远程会诊118例、远程心电会诊3892例、远程影像会诊2426例。“心电一张网”建设,搭建起区域“救心”高速平台。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抢救的过程中,让医护人员建立更强的时间观念。同时,患者抵院后通过院内“绿色通道”对患者进行的抢救,有效地节省了宝贵的时间,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救治。

近年来,微山县人民医院在建好胸痛中心的基础上,不断推进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持续打造湖区胸痛救治“心电一张网”,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急救站,努力让每一个胸痛病人都能就近得到及时规范的救治,平均年接诊100例左右的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成功率达98%。

截至目前,已在5家乡镇卫生院建成胸痛救治单元,并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联盟认证,正在建设的有10家,下步将积极在村、社区卫生室推进胸痛救治点建设,力争实现湖区胸痛救治单元(点)全域覆盖、胸痛救治能力全面提升,全方位全天候为湖区百姓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2023-11-01 微山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跨湖接力,成功抢救一位急性心梗患者,标志着——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1276.html 1 湖区胸痛救治能力再上新台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