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济宁市任城区阜桥街道红星新村社区,整洁的街道,来来往往的人们的笑脸,随处都会映入眼帘。而在许多年前,红星新村社区曾是广为人知的“菜市场”社区,流动人员多,管理难度大,社区环境落后。随着文化“两创”工作的推进,这里发生着让人欣喜又欣慰的变化。
红星新村社区由红星小区、红星新苑、红星西组团3个小区组成,居民楼83幢,居民2603户,常住人口5786人。近年来,社区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融合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居民议事厅、孔子学堂、居民活动室、社区读书角、社区关爱中心等10余间功能室,倾力打造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
社区为居民开设了敞开式活动场地,设置乒乓球台、象棋桌、室内健身器材等娱乐设施。定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增进了邻里之情。
红星新村社区书记宫殿林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推动社区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发挥社区教育服务机能和服务社区居民的功能,社区申办建立了“孔子学堂”。开办以来,先后举办了讲论语、“书经典家训 传优秀家风”“传承非遗文化 学习剪纸艺术”等主题活动,打造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主阵地。
今年3月,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在红星新村社区挂牌“儒学讲堂”,“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广受居民欢迎,每次活动都有上百人参与。
“社区里面建孔子学堂,这在任城区还是第一家。”宫殿林介绍说,2021年,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基金会、阜桥街道办事处的指导支持下,红星新村社区高标准建成了孔子学堂,是任城区首个孔子学堂落地单位、市级儒学讲堂示范点,也是世界儒学中心重点打造的特色样板学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基地。
社区以党建为引擎,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创新打造以“孔子学堂”为依托的社区文化品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基层社会治理的养分。两年来,借力孔子学堂,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性教育相结合。以扎根传统文化沃土,提升党性修养为途径,以严格党支部纪律,提高党支部办事能力为目标,将孔子学堂作为党性提升实训基地。
深入开展党性体检修身活动,深度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坚持“六个融入”,即儒学融入个人自学、日常行为、组织生活、家风建设、廉洁自律、服务群众,增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开展尚德党员评选活动,引导党员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将弘扬崇德向善的优秀传统美德融入党员党性修养。社区党支部每季度评选出尚德党员3名,培养“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党员。
社区涌现出一批以尚德党员为代表的重德尚礼、敬老爱亲的先进典型,每年年末进行表彰,激励社区党员干部群众以先进为榜样,发扬尚德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党风带家风,以家风促民风。
“社区把孔子学堂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逐步形成居民自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为社区建设铸魂增力。”今年,社区实施了孔子学堂项目化、社会化、专业化管理。通过对接居民服务需求,征集“金点子”12项,内容涉及传统文化、家庭关爱、保健养生等。选拔20名长期奉献社区、有专业特长的居民作为带头人,组织居民志愿者根据各自特长、爱好,主动申请参与项目实施。目前开展的项目活动有儒学经典诵读、书法绘画、传统手工课堂等,保证每周至少1场孔子学堂活动。
社区弘扬“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思想精髓,推动德治与法治有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以孔子学堂为宣传阵地和活动载体,让儒学融入居民生活;推崇“尚和”文化,秉承“仁和、家和、天下和”精神内涵,融入儒家文化中的“和”文化元素。
宫殿林表示,孔子学堂这一平台的建设,旨在以文化融合搭建社区交流平台,传承“好家风”,建立“好社风”,让文化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打造红星新村“熟人社区”名片,促进邻里关系更加融洽。
通过广泛开展诵国学经典、传优秀家风、上道德讲堂、评好人典型、过传统节日、讲非遗故事、建书香社区等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中来。
通过开展邻里和谐、敬老爱亲、明德守礼等传统文化美德宣讲活动,倡导邻里互助、邻里友爱,培育文明风尚,让居民休闲有乐园,精神有家园。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社区家庭的参与,凝聚社区集体意识,打造居民可观、可感、可触的和谐宜居人文社区。
“可以说,孔子学堂是红星新村社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探索平台和实践载体,通过寻找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社会治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社区和谐健康发展。”宫殿林感慨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需要以自治为基础共治共享,以法治为保障定纷止争,以德治为支撑春风化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任重道远,文化“两创”在社区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