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董建 刘保伟)市市场监管局把平时考核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以“绩考融合”推进工作提升,努力做到用“实考”促“实干”,晒“实绩”比“实效”,建立了崇尚实干、鼓励担当、注重实绩的正向激励体系,推动市场监管工作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
科学设置指标,明确个人“责任田”。构建“1+1+6”个性指标体系,将党建引领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两个“1”,以及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竞争、护航高质量发展、守住安全底线、促进放心消费、创新监管机制等6大板块重点指标,设计任务分解表,横向精准分解到科室每一名人员,明确工作目标、时限标准、主办协办责任,做到“都出力、都干活”。建立执行力和工作实绩档案,综合科室运行、岗位履职、考勤作风等日常工作情况和优化营商环境、安全生产、“三争”等重大工程、重要项目、重点任务推进攻坚情况,收集局机关、直属单位170人的考核情况、日常表现、奖惩材料等,每月调度、汇编成册。
创新考核体系,考出管理“公信度”。开展执行力团队评比,分管领导持A票,其他领导持B票,一般人员持C票,对组织力、专业力、落实力、创新力四大项测评打分,执行力团队排名靠前的科室增加“好”等次名额。设置多赛道比拼,立足该局实际和业务性质,划分综合、发展、安全三大领域,让同类“选手”在相同“赛道”上竞技,成绩差异一目了然。注重在一线考察,人事科、督查室联合办公,开展跟踪式、融入式调研,聚焦重点工作、重点领域,近距离了解掌握最直接最鲜活的情况,“考人”“考事”两结合,确保“说得好、更要做得好”。大张旗鼓进行及时奖励,公务员在急难险重任务、省对市考核等有显著成绩或荣获国家、省、市表彰等,及时给予公开表扬和肯定。
注重考用结合,挥好实干“指挥棒”。平时考核等次作为确定年度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让年度考核由“一锤定音”变为“梯次联考”。与选拔任用相结合。通过平时考核,及时掌握干部日常表现,干了什么、干多干少一目了然,变“印象打分”为“精准评价”。对平时考核结果分析研判,主动了解干部在履职尽责中的短板和教育培训需求,在检验检测、执法办案等领域开展技能大比武,为优秀干部提供更多横向比拼和岗位锻炼机会。将执行力档案和平时考核结果纳入容错纠错机制,对在改革创新中出现失误或错误的干部,详细掌握平时履行岗位职责、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能容的坚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