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陈聪)进入11月份以来,邹城经济开发区锚定全年目标,奋力冲刺四季度,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打好全年“收官战”。
推动企业升规纳统,建立在库企业、新开业企业、准“四上”企业3本台账,一对一精准培育,帮助企业跨过“规上”“限上”门槛,壮大实力、应统尽统。盯紧重点投资项目,加快山能兖矿能源智慧制造园区、荣信50万吨乙醇、合成生物技术产业聚合平台等高技术、大投资、强牵引的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拉长增粗园区产业链条。强化经济运行分析,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要指标跟踪监测,精准研判经济形势,制定针对性举措,助推经济发展。
坚持多点突破,用好“三分之一工作法”,线上线下协同发力,聚焦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重点地区,靶向招引目标企业,全力攻坚50亿级、100亿级大体量、高效益优质项目。力争高端绿色植保产业研发生产、中植科创6万吨生物农药等重大招商项目早日落地。抓实外资外贸,在外商企业再投资、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等方面狠下功夫,确保新宝龙高端输送带制造、博创凯盛智能洗选设备等项目外资应到尽到。
优化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攻坚高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两大“千亿级”产业,全力支持恒信集团创建1000亿级企业集团,建好6大“百亿板块”,补链延链强链,加速合成生物、机器人、氢能源等新兴产业蓄势赋能,实现园区产业规模总量、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产业生态“四大跃升”。完善企业培育体系,摸清园区企业发展底数,制定个性化服务培育方案,全力构建园区梯次强企方阵。
加快“腾笼换鸟”,向内挖潜,调研掌握园区闲置低效土地、厂房情况,建立数据库,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标准》,逐项盘活闲置资源。完善项目优选联审制度,加强项目产业政策、固定资产投资、能耗、环境、用地标准等综合条件审核论证,从源头保证项目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开发区能源保障中心、电力运行保障中心、水资源供给中心等五大生产要素保障中心及智慧园区指挥运维中心、科技金融中心、物流及仓储中心等五大生产性服务业中心项目,进一步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切实提高综合承载力。
抓好域外人才引进,积极协助园区企业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大力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用好“人才+项目”筛选机制,精准引进一批产业前沿人才及团队。抓紧域内人才培养,引导企业参加“赢在济宁”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国家重点人才”等重点人才项目,加速企业科研人才成长。打造创新平台,引导支持荣信集团、兖煤黑豹、艾坦姆、机器人研究院、博诚机电等产业强企积极发明创造,提升技术实力,申报建设省市级科研创新平台,焕发园区高质量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