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力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核心的沂蒙精神,经过战争年代的洗礼、建设时代的陶冶、改革时期的考验,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鲜明性格和精神状态。
“党群同心”是沂蒙精神的核心内涵和本质特征,是新时代沂蒙精神的政治根基。党和人民群众的团结体现在沂蒙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和沂蒙地区人民密切关系的高度概括,为后续发展沂蒙精神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军民情深”是战争年代党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的表现,沂蒙精神是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双向奔赴的高度凝练,把党和人民的关系从一般意义提升到“生死存亡”的最高境界。“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的特质。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不是凭空而来的,利益相关才能水乳交融,利益一致才能生死与共。党只有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赢得民心,获得持久的政治生命力。党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沂蒙人民为了支持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惜舍弃家园、儿女和生命。在血与火的战争中铸就的沂蒙精神,生动地诠释了党员干部与沂蒙人民的“八百里沂蒙八百里情”。
传承中坚持理论创新,占据沂蒙精神理论高地。新时期弘扬沂蒙精神,必须立足于传统精神内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既保持原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又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吸收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一切文明成果。创新是沂蒙精神的时代灵魂,正是敢于突破、大胆创新,才使得沂蒙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要不断吸纳省内外著名理论学者和知识分子,加强沂蒙精神研究队伍建设,搭建红色文化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沂蒙精神研讨会、座谈会,形成沂蒙精神理论研究成果。
创新传播方式,建立沂蒙精神网上传播阵地。信息时代的到来,谁掌握了互联网的主动权,谁就能更好地把握互联时代的主动权。伴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5G”时代的到来,我国互联网普及程度再创新高。因此,必须根据当前网络发展状况以及新时代群众使用网络情况来改进创新,建立沂蒙精神网上传播阵地。首先,要在把握网络新媒体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弘扬沂蒙精神,树立新形象、建立新阵地,创新沂蒙精神宣传的新形式和新内容,以实现在社会范围内广泛宣传沂蒙精神的目标,进而引导和推动新时期人民群众积极践行沂蒙精神。其次,要着力打造网络短视频传播沂蒙精神新阵地。宣传部门及高校要充分利用群众喜爱的“抖音”“快手”等网络短视频平台及 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把沂蒙精神传播给广大群众。
强化沂蒙精神的实践与体验,打造沂蒙红色旅游高地。临沂作为沂蒙红色文化的主要集中地,有许多革命遗址,为沂蒙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实践指导。要保护好沂蒙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历史时期形成的古迹和标志。要深入挖掘沂蒙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让沂蒙精神赶上红色旅游发展的快车道,打造沂蒙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沂蒙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不仅是对沂蒙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发展红色旅游、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突出不同资源的价值。
新时代,正值“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新内涵重提之际,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解决好现阶段面临的各种难题,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让沂蒙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这样,我们就能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以前所未有的磅礴之势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作者单位:中共沂南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