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梁山讯(通讯员 杨景雪)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做好黄河滩区迁建后续文章,自2021年10月起,梁山县为小路口镇、赵堌堆乡黄河滩区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34人。驻村干部们扎根基层,全力推进滩区“同心圆”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三区同建、党建同心、发展同力、生态同护、治理同谋、成果同享”六同模式,确保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坚持三区同建,让滩区强起来。全力协助帮扶镇村推进居民迁建社区、家居产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区同建”工程。利用滩区原始劳动工具结合现代化影像资料,帮助赵堌堆乡翠屏家园、小路口镇黄河新苑建成黄河滩记忆馆、“同心圆”乡村振兴示范区,配套建设社区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标准化社区卫生室、主题广场等服务设施3000余平方米。洽谈引入综合性超市,在社区内安装路灯367盏、监控摄像头285个、健身器材80余套,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党建同心,让滩区“和”起来。协助滩区迁建社区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红色组织矩阵。由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担任各网格长,牵头协调网格治理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握指成拳”党员分类管理法,在社区党员中实施党员量化积分,通过合理积分、科学考评、定期公开、妥善运用四个环节,将党员握成一个有力的“拳头”,全方位融入到社区管理和服务中去,为工作开展安装“新引擎”,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坚持发展同力,让滩区富起来。依托当地家居特色产业,统筹帮扶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通过租赁增加村集体收入24万余元,建设便民惠民农贸市场,新增村集体收入23万元。引进服装加工厂、家庭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群众就业岗位。成功举办10余次村企招聘活动,共计为园区企业输送员工300余人次,实现企业发展、百姓就业“同频共振”。依托滩区土地资源优势,建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盟,引导滩区群众以耕地入股合作社并入社务工,实现群众流转租金、打工薪金、合作社股金“三金”收入。
坚持生态同护,让滩区亮起来。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采取“第一书记带头干、‘两委’干部抓实干、党员群众一起干”工作模式,对黄河外延10公里范围内固体废物开展排查整治,平整搬离后滩区土地26000亩,复耕土地3000余亩,整治沟渠3000余米,清理坑塘、鱼池20多个,成功打造“河小青”“青年之家”等治河护河爱河品牌。引进标准化栽培和绿色种植管理技术,积极培育黄河滩西瓜、花生、红薯等特色农产品,叫响“黄河农耕”地理商标品牌。
坚持治理同谋,让滩区暖起来。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打造“水浒聚议厅”居民议事平台、“老马工作室”等议事平台,及时解决群众反映激烈的诉求问题。开展抓党建“揭榜认领”项目工作,帮助社区建立党组织领办乡村物业,打造红色直播间、青创服务站等“揭榜认领”项目。推行居民自治“积分制”管理,根据群众日常表现和参与度及时累计积分、兑现奖励,将社区治理由“村里事、独角戏”变成“家家事、大合唱”。依托“翠屏服务在线”微信公众号,实行社区居民线上“点单上菜”服务,推行线下“上门服务”,由“能服务”向“善服务”转变。
坚持成果同享,让滩区美起来。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将滩区耕地纳入了黄河滩区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进一步铺设田间灌溉管网,安装太阳能路灯、灭蚊灯、灭蝗仪、气象站等设备,打造了高标准农田1000余亩。协调争取种子、化肥等农资10余吨,打造300亩良种试验田。创新建立社区群众“电子档案”,将收集到的社区居民家庭住址、技能特长、愿望诉求等信息输入系统,实现一键查询、即时服务。先后开展“戏曲进社区”“金融助力产业兴旺”“科普惠农、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让迁建成果更多惠及滩区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