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亚东 吕京同
每天上午8时,兖州区新兖镇泗庄社区居民耿静吃完早饭,忙完手头的家务活,不慌不忙地出门上班。她打工的服装厂就在社区里,步行仅两三分钟。刚到车间,耿静直奔工位,上腰、贴兜、侧缝明线……虽然进厂时间不长,但她干起活来已十分利索。
耿静务工的地方是兖州希凯服饰有限公司,坐落于泗庄社区的近2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近千台缝制设备和一堆原料布匹、成品服装码放得整整齐齐。
“这里的工人,有八成来自我们社区的适龄女性,平均每人月收入3500元左右。”泗庄社区党总支书记介绍,泗庄社区是由13个行政村组成的回迁社区,居住人口达1.2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万人社区”。由于这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便成为了很多老板眼中的“香饽饽”。
2021年6月,在政府帮扶资金的支持下,泗庄社区新建了标准厂房,开展招商引资,带动集体经济发展。这引起了兖州希凯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英的注意。“首先,这里租金便宜,生产成本要低很多。其次,选址在‘万人社区’,服装产业常遇到的‘招工难’得以解决。”张玉英说,“泗庄社区里在家中待业的妇女不少,她们需要一份在家门口的工作,而我们公司急缺女工,这就实现了双赢。”
于是,她便与社区13个村签订租赁合同,每年租金13万元,兖州希凯服饰有限公司泗庄社区启海服装厂项目在此落地。“生产车间的前身是一处废弃窑坑,由于周边都是回迁楼,这里也成为了居民堆放垃圾的地方,不仅卫生情况堪忧,一到夏季还会出现积水的情况。”泗庄村党支部书记回忆道,自车间建成并投入生产后,不仅村里多了一项集体收入,也解决了村里适龄妇女的就业问题。
如今,服装厂内涵盖六条高标准智能制造服装吊挂生产线,年产值达3000万元。服装厂采用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村民们的积极性很高。像耿静一样,社区里有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集体经济也因服装厂的兴旺不断发展壮大。“考虑到大家要照顾家庭的实际,我们采用弹性工作机制,工资按计件来算,工作时间可自由支配。”在张玉英看来,这是她与泗庄社区居民的“双向奔赴”。
“希凯服饰与泗庄社区合作,把工厂搬到‘家门口’,实现了‘百姓就业,公司发展,集体增收’的三赢目标。不仅托起了群众的致富梦,更让乡村振兴有了重要的产业支撑。如今的泗庄社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新兖镇主要负责人表示,新兖镇结合社区(村庄)实际,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动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助力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