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第04版:

——邹城市第一中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纪实

立德树人育英才 踔厉奋发谱新篇

优秀党员暨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事迹报告会

研学师生在孟庙主殿集体合影

创客活动——无人机表演

本报通讯员 张传民 朱春 郭效琦

邹城市第一中学坐落于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山东省邹城市。学校秉承“天下为己任,规矩成方圆”的校训,涵养出“德养浩然,学求博广”的校风,培育出“爱生如玉、善教有格”的教风和“好学力行、仁智共长”的学风,形成了“忠于国家、义于社会、礼于外邦、智于自然、信于人际”的育人目标。建校七十多年来,共向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合格毕业生。仅2012年以来,就有70余名优秀毕业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培养了数以万计的英才俊杰;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校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首批特色高中、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绿色学校、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山东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先进学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富民兴鲁劳动奖状,连续三次被评为济宁市教育教学功勋学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众多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

近年来,邹城市第一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在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全场域,纳入到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全环节,着力建成“时时、处处、人人”育人的学校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形成多方参与、联动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构筑多元育人体系

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坚持五育并举,实现融合育人。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更加适合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先后成立艺体中心、人文中心、奥赛中心、信息中心、招飞中心、新高考研究中心六大中心,兴建了科技活动探究室、机器人实验室、电子制作室、创客实验室、学生剧场等功能教室,为学生多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打造“多元育人、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形成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协同育人于一体的多元育人体系。

党建统领,培根铸魂。强化思想建设,重点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三个根本性问题。学校党委一方面认真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强化理论学习,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方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第一标准,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同时,加强对各类社团组织和校报校刊、微信公众号等阵地管理,认真分析、主动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明辨是非,抵制各种错误言论,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文化引领,启智润心。充分利用邹城市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学生的社团活动为载体,通过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积极把传统的戏曲、国画、书法、拓片、太极等融入校本课程体系,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引导学生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师。以孟子文化和母教文化为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秉承“天下为己任,规矩成方圆”的校训,坚持内涵发展道路,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引擎,以“三新”研究为主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涵养出“德养浩然,学求博广”的校风,培育出“爱生如玉,善教有格”的教风和“好学力行,仁智共长”的学风,形成了“忠于国家、义于社会、礼于外邦、智于自然、信于人际”的育人目标。启迪学生大脑潜能,培育大仁大爱、大德大能情怀,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特色课程开发,赋能学生发展。立足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在现有国家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大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力度,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围绕“励志修身、生涯规划、思维拓展、实践探究、心理疏导”五大类活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教材近30本,其中,《<孟子章句>当代解读》《高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高中物理创新思维培养》《走进大学物理之前》《电子技术基础实践》《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时政与生活》《法律与成长》《小微点 大素养》《高考志愿填报指导》《高三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等校本教材成为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打造特色校本课程品牌的重要支撑。

上好思政金课,做好立德树人文章。聚焦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特点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勿忘国耻,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暨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清明节烈士陵园祭扫活动等。学校党委定期组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让师生近距离了解党的光辉历程,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政教处每学期组织评比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板报,营造浓厚的思政氛围;教务处利用寒暑假培训组织开展思政教育大讲堂,让师德模范、身边好人走上思政教育的讲台,诉说经历、分享感受,让师生接受正能量的洗礼;政教处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常态化开展国旗下的演讲活动,在全体师生当中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广大学生立志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多彩社团活动,激活发展潜能。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丰富并完善育人平台,鼓励发展学生社团,打造儒风文学社、青空动漫社、兰亭书法社、电子制作社、虚拟实验社等20多个学生社团品牌,涵盖体育艺术类、科技创新类、文化传承类、劳动实践类、益智拓展类、语言表演类、研究性学习类、志愿服务类等多个类别,覆盖学生3000余人。

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广泛兴趣,发展学生特长,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团委安排专人负责学生社团建设,指导学生社团建章立制,明确学生社团负责人和发展新社员的要求,备注学生社团活动的时间、地点;学科委为对应的学生社团安排了专门的指导教师,并根据社团活动需要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实现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指导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

强化家校沟通

发挥家庭育人基础作用

着力优化立德树人家庭环境,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学校,让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管理,邀请家长代表参加学校的重大活动,恳请家长提出对学校教育改革的意见建议,努力做到家校协同育人。

组织“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近600名家长代表到校参加活动,引领家长参观优秀校友风采展、名师风采展、希望之星风采展、全环境立德树人主题展和先进的功能教室,观摩多功能激情课间操,通过主题报告和主题讲话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措施和办学成就,增进家校沟通,凝聚教育合力。

定期开展“校长接待日”活动,接待来访的家长、社会人士,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管理、师德师风建设、后勤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文体活动等方面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宝贵意见,促进家校沟通,凝聚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力量,改进学校办学方式,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开设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强化家长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沟通教育问题,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活动。

强化社会育人作用

构建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整合校内外优势教育资源,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方企业合作,开展协同育人。

积极探索多元育人道路,创立了“特色课程+特色社团+实践基地”三维育人模式。实现了学校课程与真实生活和真实问题的有效链接,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特别是与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生命科学院等签订了共建协议,常态化开展师资培训与学科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为特色课程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城管副校长和食品安全副校长,定期到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和食品安全检查活动,为学校安全保驾护航。

积极对接社会资源,经常性开展实地教学,培育“动态思政课”品牌。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发挥先模人物、“五老”人员等作用,广泛开展面向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宣传宣讲活动。学校团委定期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三孟”旅游景区、邹城博物馆、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

联合社会相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用品专项清理行动,加大青少年儿童出版物、教材教辅等审查力度。常态化开展校园周边重点场所整治,做到无酒吧、网吧、歌厅、舞厅、电子游戏厅、游艺厅、台球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不得设置烟、酒、彩票等销售网点,全力营造有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

发挥网络育人赋能作用

织密网络环境的安全网

积极打造清朗网络空间,组织开展红色云展厅进校园活动,倡导全校学生参加“传承英烈志,建功新时代”清明节云祭扫烈士墓活动。加强未成年人网络道德和网络法治教育,开展网络普法“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系列活动,推进依法上网、以德润网、安全用网。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加强警戒教育和美德建设,强化美德示范引领。以邹城一中知行社团为活动主体,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并制作推送学生喜闻乐见的精品视频,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宣传影响力和渗透力。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管理,规范管理学校网络阵地,及时更新微信公众号,制作并发布美篇信息;拓展育人渠道和空间,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校报校刊、网络等平台作用,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心理环境硬件建设方面,高标准建设心理咨询室,学校东西校区均设有心理教师办公室、个体辅导室、沙盘游戏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测评室、心理宣泄室、心理放松室等功能室,各功能室配备齐全,使用方便,为学校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硬件保障,目前,学校共有2名专职心理教师和6名兼职心理教师,都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或达到心理咨询从业资质。

学校坚持在每学期开学初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确保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通过班会活动、校报“心育专刊”、板报、宣传栏等,有计划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生命教育、挫折教育。通过个别辅导、心理课、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和室外心理拓展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今后,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牢全环境育人意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环境等各方面合力,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以奋进姿态谱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韩教授为研学学生讲解出土的古陶片

校园文化艺术节

高雅艺术进校园

2023-11-23 优秀党员暨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事迹报告会 ——邹城市第一中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纪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3761.html 1 立德树人育英才 踔厉奋发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