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英
为进一步掌握鱼台县助企攀登工作成效,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智能化改造、产学研合作、企业用工等方面,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调研,着力摸清企业攀登现状,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对策。
总体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制造强市战略决策部署,鱼台县聚焦全市先进制造业“231”产业集群发展目标要求,大力实施“助企攀登工程”,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优势,坚持力量向攀登企业集合、政策向攀登企业集中、要素向攀登企业集聚,推动攀登企业“链条式增长、集群化壮大、方阵型崛起”,攀登企业呈现出“高端化聚合、智能化提升、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的新态势,初步形成了以高端化工、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体系。今年以来,鱼台县全力攻坚制造强县建设,工作重点由助力企业解决问题向推动企业攀登进阶调整,持续掀起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发展攻坚热潮,全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鱼台县共有58家攀登企业,其中营收过10亿元的头部企业有4家,营收在1亿元至10亿元的高成长企业13家,营收在2000万元至1亿元的规上企业24家,营收低于2000万元的企业10家,在建项目7个。截至9月份,58家攀登企业实现营收97.52亿元,同比下降1.59%。其中,鲁泰化学、盛发焦化、中泰煤化、宏昌达新材料四大头部企业,实现营收69.77亿元,占全部攀登企业营收的71.54%,煤、盐化工产业在鱼台县攀登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存在的问题
整体结构不优。鱼台县攀登企业总体体量较小,结构偏重、不优。一是产业结构不优。鲁泰化学、盛发焦化、中泰煤化、宏昌达新材料四大头部企业营收均未突破50亿元,未能实现领军企业、龙头企业数量破零。鲁泰化学、盛发焦化、中泰煤化三大头部企业均属于氯碱、焦化等两高行业,属于资源型企业,产品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甲醇、液氨、粗苯等主要工业产品以原材料、中间体等初级产品的形式外销,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企业整体规模不大。攀登企业中仅有4家企业营收过10亿元,仅占攀登企业总数的6.8%,头部企业数量偏少;58家攀登企业营收在2000万元以下的规下企业17家,占攀登企业总数的29.3%,其中在建项目7个,今年本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齐泰新材料、新星生物科技等新上项目仍尚未投产;其余10家规下企业营收多数未突破千万元,企业质效不高。
创新能力不强。2023年攀登企业仅大洋矿用设备、心传矿山机电2家企业建成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9家企业申报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一是头部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鲁泰化学、盛发焦化、中泰煤化三大头部企业均不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虽然企业具备资金、平台优势,但主要产品为基础化学品,企业主要依靠资源优势立足市场,企业创新的经济效益不显著。未布局创新团队、创新人才推动主要产品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企业自主延链能力不强。二是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意识。17家规下企业基本没有研发平台,整体处于抢订单、拓市场赚取第一桶金的初级生存阶段,资金、人才和高端技术匮乏,一线高技术人才短缺,现阶段暂不具备在产品研发方面大量投入的能力,更加专注于在企业产品细分领域上有所提升。
头部企业带动效益不强,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依靠鲁泰化学、盛发焦化、中泰煤化等头部企业初步形成了煤、盐化工产业规模,但企业尚未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现有产业链延伸不足,产品类型较少,高端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高端产品占比较小,且产业间的配套情况也相对薄弱,原料互供情况不明显,带动作用不强。安泰矿山、心传矿用泵、东源矿用设备等工业泵头部企业较多数产品类型、功效大致相同,企业同质化竞争多,专业化协作少,产品链协作性差,企业仍处于增规模、扩市场的发展阶段,暂不具备以点带面带动产业链上企业同步发展的能力。
中小企业底子薄,发展潜力不足。中小企业整体数量多、体量小,营收1亿元至10亿元的企业有13家,占攀登企业总数的22.4%,基数大、底子薄,多数中小企业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可替代性强,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尤其今年受市场环境影响,多数企业以“活下去”为核心任务,产能未能完全释放,同时企业抵押物不足,融资能力不强,短期内多数企业不具备快速扩增规模的能力。
措施建议
推动头部企业向支撑引领型企业转变
头部企业是整个产业链上的链主,要把头部企业培育作为助企攀登的重中之重,集中优势资源、要素向大企业倾斜,向积极争当链主的企业倾斜,支持企业在上项目、扩投资、抓研发上着重发力,不断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上有所突破,推动企业不断做大体量、提升质量。一是通过延链带动下游企业发展。推进鲁泰化学和山东亘元合作的锂电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四季度开工建设,向新能源锂电新材料方向延链发展,力争鲁泰化学3至5年达到百亿规模;加快盛发焦化与七彩化学的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与盈德气体的焦炉煤化项目合作进展,尽快布局煤化工下游产业,提升产品竞争力与附加值,力争3至5年营收突破50亿元;围绕新落地的庚彩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重点招引配套的上游原料及高性能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等下游产品项目,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二是围绕头部企业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在园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设计《园区产业规划布局图》,重点谋划煤化工、盐化工、工业泵、水处理四大主导产业细分领域项目,推动由“提升企业竞争力”向“提升产业链竞争力”转变,打造企业抱团发展新优势,培育紧密结合,共同发展的产业链条,打造专精特新园区。
扶持中小企业向扩规、增质上转变
全力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通过助企攀登“两步走”,逐步提升中小企业攀登成效。
第一步,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拿订单。县级层面建设大宗货物交易平台、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帮助企业拓展国外市场,破解中小企业国内市场小、竞争激烈的困境,推动中小企业的特色产品“走出去”。及时梳理《济宁市“济品济用”优质产品推荐目录》,推荐鱼台主导产业和优质产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助力企业拓展本地市场,促进企业与市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畅通区域经济循环。落实《山东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资源保障十条措施》,针对有扩大规模、新上技改项目需求的企业,金融、土地、政策三个关键要素保障要跟上,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第二步,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县级层面搭建飞地企业创新平台。在深圳、上海等地设立具备技术研发、人才招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联动等功能的飞地园区,走出一条“创新研发在外地、转化落地在鱼台”的新路子。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快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办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发机构,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能力;指导企业积极对接最先进的技术,搭建高层次人才工作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推动外向型企业走出去
鱼台县攀登企业中有19家外向型企业,占攀登企业总数的32.8%,推进外向型企业“两头实现进出口,核心留在鱼台”,实现上游附加值低、污染性原材料进口,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关键性生产技术、核心生产环节在鱼台的良性发展。借势徐州打造淮海国际跨境电商产业园和“全功能、现代化、国际化”内陆型中转枢纽港的机遇发力,推动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鱼台县森之海、齐泰、安泰矿山、庚彩等外向型企业与淮海国际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合作交流,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园、淮海国际陆港将企业特色产品销往国外,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
鱼台县财政局、金融中心、工信局等部门要充分发扬担当精神,主动出击,共同推动金融政策深入落实,运用政策杠杆调节产业布局,通过政策杠杆的促进功能撬动企业攀登进阶。整合国家和省市县各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攀登企业“资金池”,针对攀登成效明显、补足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新上项目,通过贷款贴息、股权投资、设备奖补等方式给予支持,推动企业不断做大体量、提升质量,促进产业链强链、延链,有效带动链上企业高质量发展。成立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鱼台项目,加大对新上招商和技改项目、上市企业的支持力度,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
(作者系鱼台县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