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过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右后背部;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厌食、油腻、打嗝、泛酸、腹胀、胃热等;可因进食油腻刺激食物而诱发或加重。它的症状可轻可重,大部分虽然为轻症,但病情常反复,会影响人的情志。有人认为,有胆囊炎做切除手术不就好了。其实不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不建议一切了之。
患胆囊炎的原因
要弄清楚我们为什么会患胆囊炎,首先要了解胆囊的具体形态和生理功能,胆囊的主要作用就是储存和浓缩由肝脏排出的胆汁,成年人每天需要规律排出800毫升至1200毫升胆汁,如果这些胆汁在胆囊中淤积,就会刺激胆囊壁,对胆囊壁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如果长期胆汁淤积,胆汁在胆囊内浓缩会形成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在胆囊收缩的过程中也会对胆囊壁造成损伤,这种长期的损伤,便形成了慢性胆囊炎症。
胆汁的分泌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长期不吃早饭或者不按时进食,则会引起胆囊中胆汁淤积,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后会刺激胆囊异常收缩,使胆道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导致胆汁排出不畅。同时,暴饮暴食是胆囊炎的又一重要诱因,一次性进食大量食物若超过胆囊排出胆汁的能力,会引起胆囊痉挛性收缩,进而导致疼痛。长期熬夜对肝胆的损伤极大,也会导致胆汁分泌功能紊乱。
胆囊炎的治疗
在临床上,胆囊炎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为主,一般情况下,慢性胆囊炎患者在无严重原发及并发症情况时不建议进行手术切除,胆囊切除术后会引起消化不良、反流性胃炎、结肠癌等并发症。所以慢性胆囊炎的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胆囊炎的日常调护
预防慢性胆囊炎就要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预防胆囊结石为主。
早餐一定要吃,进食一定要规律。早餐尽量在早晨8点之前吃。现代人工作忙碌,很多人为了赶时间上班就干脆把早餐给省了,不吃早餐会造成胆囊内胆汁淤积,日积月累,形成胆囊结石。此外,不规律的饮食会刺激胆囊不规律收缩,引起胆汁代谢紊乱。
控制脂肪、胆固醇摄入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入的胆固醇越来越多,胆固醇在体内排泄的途径主要是在肝脏中转化为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道,帮助消化,但如果摄入的胆固醇量超过肝脏的转化能力,胆汁内胆固醇含量升高,长此以往会形成胆固醇结石,极易引起慢性胆囊炎。
因此,患者应少食用动物油、动物内脏、松花蛋、蛋黄、鱼籽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粗粮、豆制品、新鲜瓜果蔬菜、鱼等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
保证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蛋白质摄入过多可刺激胆汁分泌,引起胆囊收缩,加重胆囊炎患者疼痛症状,但蛋白质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摄入应以鱼、虾、兔肉、鸡肉等优质蛋白为主。
少量多次饮水。饮水在2000毫升以上能够有效地稀释胆汁浓度,促进胆汁排出,防止胆汁淤积,有利于胆管疾病恢复。但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保证每次有效饮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