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刚
近年来,邹城市大束镇按照“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村企融合、共同富裕”的工作思路,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带队伍、抓亮点求突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添力。
选好班子 育强队伍
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拓宽视野选贤能。以配强班子、建好支部为重点,全链条抓实“引育选用”,34名致富能手、8名退役军人、5名返乡创业人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带领干群练本领、提素质。深化学习拓思路。依托镇委党校和9个现场教学点,分层分类开展“点餐式”培训,围绕政治理论、党性教育、产业培育、服务管理等重点内容,不断提升干部政治能力和综合素质。常态化开展“村村到”观摩点评,跳出本村看发展,倒逼干部开动脑筋、积极作为。严督重考促提升。成立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7大指挥部,逐年完善“1+3”镇村一体考核体系。开展“三抓赋能、比拼争锋”、争创“五星级党组织”等活动,树立用实绩说话的工作导向。
挖掘产业 发展经济
点燃乡村振兴主引擎
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带领农户模式。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及合作社共赢带富优势,切实将“组织引领力”转化为“富民源动力”。新葛村、傅庄村、钓鱼台村党支部引领村民建大棚、上菌棒、当菇农,组织社员承包种植、管理运营,协调龙头企业提供优质菌棒和技术指导,兜底收购合作社香菇,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创新“党支部+合作社”融入企业模式。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参与特色小镇、落地企业建设与经营,建立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企业发展的利益共同体。鸿山村借力特色小镇落地,增加务工机会,成立了济宁市华浩劳务扶贫有限公司,输出劳务200人次,提升了村党支部经营村庄、加快发展、惠及群众的能力和实力。创新“党支部+合作社”整合资源模式。充分发挥紧邻孟子湖新区的良好区位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城郊经济。黄疃村党支部领办股份合作社将土地、劳力、房屋、资金等资源整合起来,成立四大股份合作社,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完善治理 健全体系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通过三届镇党委和政府不懈努力,完成了大沙河生态治理修复,建成沙河南北道路,沿河增设景观节点,流域水质由5级提升为3级。实施片区村庄路网管网配套、雨污分离、立面改造、绿化亮化工程,建成15个省市级“和美乡村”,村庄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推出“大束做法”,整治常态长效。探索推出“数字党建服务平台+红色物业+积分兑换”运行模式,乡村物业、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进展一目了然,将学习教育、一键呼叫等功能全面整合,实现了网格治理精细化、服务群众信息化。深化融合党建,汇聚治理合力。深入实施党建“1+N”工程,统筹推进“党建+文化”“党建+教育”等深度融合,带动基层治理提效、服务能力提质,构筑“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新格局。
(作者系邹城市大束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