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鲍童)日前,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助企攀登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助企攀登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聚力构建制造业“高端化集聚、智能化提升、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新格局,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培优育强、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取得新进展,制造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我市全力打造梯次强企方阵,划分四类强企梯队,“一企一策”研究制定个性化、精准化扶持政策。加快完善优质企业培育体系,制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年度培育计划,优选1150家企业建立培育库。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投资、上项目、扩产能、勇创新,支持更多优质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发挥重大项目引领作用,将一批投资过100亿元、带动作用强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作为突破点、增长极,建设一批国际示范工厂。开展“技改提升年”活动,发挥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激发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特别是“零增地技改”的积极性。每年实施1000个左右工业新上和技改项目,项目总投资由2021年的1981.7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3047.9亿元,技改投资总量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市级技改基金累计落地1.46亿元,带动企业技改总投资40多亿元;2022年、2023年分别有110个、208个项目纳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导向目录,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位;坚持产业链思维,围绕“231+1”特色产业集群,梳理19条核心产业链,将企业对链入位、分链组团,邀请专业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把脉论证,“一链一策”制定产业发展“全景图”“路线表”。将布局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作为产业研究的重中之重,同步建立“重点项目库+产业专家库”,聘请参与论证的机构和专家学者持续把脉济宁产业发展;发挥驻企干部、产业专班等“探头”作用,及时发现企业产销存、原材料价格等指标异常,靠上了解企业运营状况,解决实际问题,稳定企业生产。
下一步,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将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链主企业培育、企业创新创优、数字经济壮大、科技创新驱动、未来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干部助企攀登”走深走实,持续增强制造业发展内生动力,全力建设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中心城市”,为加速建设济宁新型工业化作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