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鲍童)近日,我市出台了《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全市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11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若干措施》有关情况进行解读。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1至10月份,济宁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42亿元,同比增长43.3%,增速居全省第1位。其中,出口690.6亿元,增长63.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升全市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市口岸中心会同商务、海关、市场监管、税务等有关部门,立足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共包括6个方面16项措施。其中,在强化科技赋能,建设“智慧口岸”方面,包括不断完善“单一窗口”济宁专区地方特色应用,以及推广粮食流向监管系统等智能化应用2项举措;在深化作业改革,提升通关效率方面,包括开展属地查检与其他执法作业的执法联动等3项举措;在提升服务水平,高效利企便企方面,包括深化企业服务机制,全面施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和24小时预约查验及作业制度,以及持续提升出口退税效率等5项举措;在清理规范收费,降低通关费用方面,包括落实口岸服务收费公示制度等2项举措;在加强区域合作,拓宽通关物流渠道方面,主要是深化黄河流域一体协同;在加大改革创新,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包括增强口岸产业服务功能,以及推进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改革等3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