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第69版:61汶上

汶上县

把牢实干之舵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本报通讯员 张明 杨航 姬生帅

近年来,汶上县紧扣“创品牌、促提升”工作主线,主动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和各种挑战,统筹推进稳增长、拼经济、惠民生、守底线等各项工作,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正迈上新台阶。

招强引智“苦练内功” 精确解锁“产业密码”

11月17日,山东晋工科技有限公司首台设备交付暨与俄罗斯加布罗·瑞肖斯公司百台设备签约仪式在汶上经济开发区晋工科技有限公司举行。

“今天交付的‘轮式凿岩劈裂一体机’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全新矿山专用设备,拥有打孔速度快、远程无人操控、降尘无污染等特点,效率比人工高约5-6倍,填补了国内没有精细化开采设备的空白。”山东晋工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曾建平介绍道。

山东晋工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由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10强——福建晋工机械公司兴建,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120亩,项目于2022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当年即入选省重大项目库。项目新上国内首条凿岩劈裂一体机生产线,项目达产后,预计年营收达20亿元,年上缴税款1.5亿元,增加就业300人。

然而,这么一个“头顶光环”的好项目,为啥却相中了汶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

“汶上县的企业生产加工能力强且门类丰富,基本涵盖了装备制造业从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到整体解决方案等全产业链产品,一台工程机械整机所需的8个系统中,6个都能在汶上本地找到配套企业。”汶上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陈洪国介绍道,正是这一点吸引了晋工,项目落地汶上后,各配套企业超强的加工能力可以为晋工节省大量配套成本,首台设备的成功交付,在填补国内相关领域产品空白的同时,更是标志着山东晋工正式成为汶上县链主型企业,填补了汶上县没有整机生产的空白,让汶上县的高端装备产业链条更加完善,进一步带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招商为先,项目为王,实干为要。汶上县绘制产业链、500强、新风口等招商“全景图”,扩大招商大使、商会协会“朋友圈”,海信集团、中国电子集团、中建交通、中铁十局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签约落地,越来越多的央企国企、民企百强看好汶上、选择汶上。建立全周期服务机制,优化项目联审程序,新签约迈兴新能源等过亿元项目28个,西曼克搬运机器人入选全市十佳招商引资项目。投资51.8亿元的中国电子信创产业园落地建设,荣获全市上半年招商引资流动红旗,招商走向专业化,跑出落地加速度。聚焦产业发展、“两新一重”、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精心策划包装,主动对上争取,5个项目列入黄河国家战略重点项目大盘子,纳入全省“七网”重点项目5个,数量居全市第2位。入选省级重点项目11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26个,均居全市第3位。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汶上县借助“外脑”实现了产业革新,县内的企业也在不断的技术更新换代中实现了“万花家中放,墙内香自来”。

日前,省工信厅公布了第七批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汶上县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汶上海纬机车配件有限公司成功上榜。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代表着细分行业最高的发展水平和最强的市场实力,然而这两个“最”却来得并不容易,背后是两家企业多年来不断坚持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的结果。

近年来,汶上县始终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要依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企业主要产业板块发展,不断鼓励引导企业创新求变,聚焦企业存在的困难和瓶颈,多措并举给予政策支持,帮助他们更好的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着力引导并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科技交流、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不断做强做优创新平台,入选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6个,创建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9家,技术合同成交额14亿元,完成率158%、居全市第3位,让更多前沿技术就地转化、为我所用。构建高企梯次培育体系,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入选省创新型中小企业40家,数量居全市第2位,企业成为创新主力军、领跑发展新赛道。

今年以来,汶上县成功申报首个国家级人才工程, 2人入选泰山系列省级人才工程,年内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2个、签约引进大院大所4家,着重推进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院所合作,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汶上率先转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汶上县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3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6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24家,40家企业入选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新风光电子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长质量奖,入选首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

用情感受“民生温度”

答好惠民“幸福答卷”

近日,在汶上县中都广场共享会的舞台上,一场婴幼儿表演秀正在进行,一个个稚嫩的“小萌宝”跟着音乐节奏,舞动着手臂,跳得有模有样,观众们看得眉开眼笑。

“孩子交给托育中心,我们上班安心多了,接送方便,收费价格也能承受,我家孩子上了5个月,发生的变化让我惊喜,之前在家每天追着哄着喂饭很是急人,现在不仅能自己坐在桌前安安静静地吃饭,还能上台表演了!”居民曹田田是舞台上2岁10个月宝宝王宇皓博的妈妈,平常工作忙无法照看孩子,把孩子送到托育中心后,极大地缓解了带娃焦虑。

“如今,托育机构能否迅速全面铺开,能否为家长提供放心、安心、贴心的多元化服务,直接影响着家庭的生育意愿。”汶上县医养健康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郭壮丽介绍道,为进一步推动托育机构规范化发展,汶上县精准分析群众需求,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多方参与,不断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全面优化公办托育资源布局。2023年全县遴选17处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实现镇街公办托幼机构覆盖到位。截至目前,汶上县累计拥有托位3142个,全县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7个,公办托幼一体化备案机构已达到14家,累计培训托育机构负责人及卫生保健人员近600人次,实现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多样化托育需求,逐步构建起规范化、多主体、多元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近年来,汶上县从企业和群众关心关切出发、从急难愁盼着手,尽心尽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以“干”字作答,做好惠民生“实”文章。

“面对诉求不推不拖,解决问题雷厉风行,我们的网格员不仅服务态度好,服务速度也是一绝。”家住汶上县汶上街道北湖社区百合苑小区的郭峰谈起社区的网格工作丝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原来,郭峰是一名顶楼的住户,在今年雨季到来的时候,由于屋顶防水层出现了破损,家里变成了“水帘洞”。他第一时间与包保网格员邵敏取得了联系,接收到诉求后,网格员联合物业人员立马到家中进行了查看,现场商讨解决方案,并联系施工方对破损位置进行了修缮。“后来的几场大雨,家里啥事没有,这工作干得真让人舒心。”郭峰笑着说道。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小单元,而网格又是社区治理的基本单位,小小的网格连接着千家万户,承载着广大居民的幸福安乐。近年来,汶上县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多网融合”,持续织密服务网格,推动优质资源、服务下沉网格一线,实现了多网合一、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汶上县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加快建设数字强省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聚焦打通智慧便民“最后一公里”,让群众乐享数字红利,激活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池春水”。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慰民心。今年以来,汶上县民生支出占比85.1%,保持全市前列,九年一贯制学校、“一馆一宫一中心”等民生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医疗、教育、托育、养老、居住环境等公共服务稳步提升,争取了国家环境健康管理、城镇化建设、教育评价改革等137项省级以上改革项目。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群众诉求办理综合成绩和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综合得分,均居全市第1位。

擦亮农业“金字招牌”

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连日来,汶上县中利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大范围收购周边种粮大户、农户的库存玉米。在公司院内,汶上县苑庄镇白塔东村种粮大户杜海滨的粮食运输车辆正排队入场,不远处,四台粮食烘干塔开足马力,对玉米进行烘干作业,仓储车间内一座座“粮山”堆积,处处一派丰收的景象。

今年,汶上县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了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工程,杜海滨积极响应号召,自家的500亩玉米地平均亩产达到了880公斤,比上年提升了160公斤。

面对今年的大丰收,杜海滨不慌不忙地把收获的玉米全部交由社会化服务公司进行代储存、代烘干、代销售,自己则做起了“甩手掌柜”。“现在种地可是比以前方便多了,耕、种、收全环节都有专业的社会化服务机构上门服务,我地里今年新上了一套智能灌溉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测虫情、墒情和苗情,浇地也只需要点点手机就能完成,放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杜海滨笑呵呵地说道。

粮食作物的良好长势离不开科技的助力。汶上县坚持将科学种粮进行到底,创建以大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的农业产业发展创新体系,全面开展智慧农田项目试验,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等信息化技术,在部分有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地块推广安装了智慧灌溉平台、土壤墒情监测平台、地埋式自动化喷灌系统等,实现了监测科学化、控制智能化、应用便捷化,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形成“数字农业一张网”的美好画面,有效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农业强县建设的头等大事。汶上是农业大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80万吨以上,土地流转率79.6%,居全市第1位,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荣获国家级制种大县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汶上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76万亩高标准农田基础上,把永久性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一亩亩良田成方连片,井、线、路、渠等基础设施完善。深入推广宽幅精播、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六统一、六精准”等集成配套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全环节、全过程机械化、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扛牢了产粮大县的政治责任。

“我们的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可基于物联网技术,利用CO2、NH3、H2S、温度、湿度传感器等对鸡舍环境信息进行全程在线监测,并自动调控鸡舍内的各项环境要素,保证种鸡的健康生长和繁殖,提高种鸡养殖质量。”山东金秋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正国介绍道。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我国优良地方鸡种——汶上芦花鸡保种、选育、扩繁、种苗销售、商品鸡饲养、饲料加工、肉蛋产品深加工以及育种和生产技术研发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2年,公司新建20万只芦花鸡智能化散养基地,由原来需要20人管理降到了现在只需要1人就可以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汶上芦花鸡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目前汶上县拥有芦花鸡养殖基地50多家,存栏汶上芦花鸡原种核心群2万只,扩繁群18万只,年繁育汶上芦花鸡苗4200万只,出栏成鸡800万只,深加工企业5家,全年加工能力达到1100万只,全产业链年产值10亿元左右,汶上芦花鸡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农业要强,首先是产业要强。汶上县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工业思维抓农业,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扩大粮食、甘薯、芦花鸡优质生产基地规模,集中资源力量打造拳头产品。落地建设一批按揭农业项目,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坚持一手抓培育、一手抓招引,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攀登计划,对5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4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强化扶持培育,认真研究特色农产品的上下游产业,围绕拓展链条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重点发展粮油加工和食品制造。深化与中农批、北大荒集团合作,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全面激发乡村创新创业活力。

农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汶上县坚实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强县建设,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汶上方案”,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中都热土徐徐展开。

2023-12-26 汶上县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7495.html 1 把牢实干之舵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