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朱伶俐 王维维
鲁桥镇因鲁班桥得名,又因孔门十哲、二十四孝“百里负米”的子路后裔在此繁衍生息,被称为“仲氏故里”。位于南阳湖东西两岸,京杭运河南北贯通,省道济微线穿镇而过,连接临荷路、104国道线,直达济宁机场、曲阜高铁,各类交运发达。辖区总面积203.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86.6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总人口5.41万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
项目为王打造示范产业。充分依托区位交通、政金企平台等本地优势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签约过亿元项目2个,年产3万吨高端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及年产蒸汽10万吨生物质热能转换项目正加快推进。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做实助企攀登、“宜企同行”。助力信威食品、鲁冉光电获评“山东省2023年度创新型中小企业”荣誉称号,信威食品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盟信息、同在电子等4家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发挥优势做强农业品牌。打造本地特色渔业。重启“乌鳢西迁”,做强“乌鳢之乡”资源优势,与内蒙古包头市签订《结对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在信息互通、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和消费协作等多方面达成合作。对接中国渔业协会,依托德昌渔业,做好原种保护与培育,建成1200亩的河蚌、田螺养殖示范基地1处,全镇河蚌、田螺养殖面积达9000亩,年产达2700吨,创成“中国河蚌之乡”。夯实农业基础工程。投资1000余万元,对师庄南站等10处泵站实施改造,疏挖新民、师庄干沟,农业基础愈发牢固。
生态先行扮靓人居环境。开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专项行动,综合治理水域环境。清理河湖岸线垃圾、水花生、水草等2100余吨,治理黑臭水体及河道垃圾点位87处,回收废弃地膜4.3吨,销号网箱19处,清理河湖岸线30余公里。常态整治人居环境。规整店外经营、私搭乱建114处,清除卫生死角50余处。实施驻地立面美化、亮化工程,拆除、改造省道104两侧立面50余处,更换路灯80余盏。实施省道104两侧雨水管道改建工程,建设管道2700米,实现镇驻地雨污分流。开展“绿满鲁桥”行动。打造口袋公园1处,对镇域干道沿线进行绿化提升,种植苗木9万余棵、花草坪6800平方米。实现了驻地绿化乔灌结合、四季常青。
以人为本增进民生福祉。有效衔接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确保已脱贫群体政策落实到位,同步做好低保人群动态核增核减。受理临时救助89人,发放救助金额75200元。强化就业保障,全面参保精准扩面,新增企业参保60人,灵活就业参保71人,完成全年任务72.78%,居全县第一位。完成城镇公益岗招聘35名、乡村公益岗400名。依托创贷之家服务驿站,办理创业贷款84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69.6%,居全县第二。举办“儒风孝贤鲁桥”启动仪式,组织开展“微山湖文艺轻骑兵”、仲子庙研学等文化活动,群众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培育发展优质教育,鲁桥镇第一中学、鲁桥中心小学被确定为济宁市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鲁桥卫生院因“优质服务基层行”成绩突出被国家卫健委发文表扬。